主路提前分流 輔路提高通行效率
二環14處紅綠燈調整配時
本報記者 孫宏陽
昨日,記者從市交管部門了解到,為了進一步緩解二環主路擁堵,加大二環輔路和周邊路網的分流能力,交管部門對二環橋區14處信號燈配時進行調整,其中包括4處橋區出入口、10處橋下及橋區周邊路口。
4處出入口
提前半小時開啟高峰信號
此次調整紅綠燈配時的橋區出入口有4處,包括內環復興門橋北入口、內環阜成門橋北入口、內環官園橋南出口和外環積水潭橋西入口。
交管局科信處李警官介紹,以內環阜成門橋北入口為例,按照“未堵先疏”的原則,將紅綠燈配時方案的高峰時段提早了半個小時,由原來的7時到9時,調整為6時30分至9時。也就是說,在該入口,輔路進入主路的信號燈提前半小時開啟高峰模式,每兩分鐘卡控一次進入主路的車流,每次持續15秒,通過截住一部分進入主路的車輛,減輕高峰期間的主路壓力。非高峰模式下,紅燈時間會略短些。從實踐效果看,提前半小時開啟高峰信號配時,能夠有效減輕主路交通壓力。
10處橋區
綠燈增5秒多走三四百輛車
主路壓力小了,可堵了輔路怎么辦?
“把主路車流疏散出去,自然要加強輔路及周邊路口的分流能力,提高二環路周邊道路的通行效率。”李警官介紹,為此,交管部門根據輔路交通流量變化,對二環路橋下及橋區周邊路口的10處信號燈配時進行了優化調整,包括車公莊橋、兒童醫院、月壇南橋、月壇北街東口、金融街、辟才胡同等處的信號燈。
例如,二環路車公莊橋下,經過配時優化調整,把輔路南北雙方向左轉和直行的綠燈時間各增加5秒鐘,提高輔路方向的通行效率。調整后,該橋區每小時南北雙方向能多疏導三四百輛車。
調整原因
主路“超載”周邊路利用率低
為了提高二環主路的通行效率,本月初,交管部門已對二環路18個出入口的通行方式進行了調整,其中7個出入口長期封閉,6個在早晚高峰期間分時封閉,另有5個通過安裝矮護欄等設施,調整了交通流向。此次對信號燈配時的調整,其實也是交管部門治理環路擁堵打出的組合拳,其目的是想恢復環路的快速過境功能。
不少市民心中有疑問,這些出入口和信號燈配時當初設計時是怎么考慮的?為什么現在要調整?交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事實上,在道路建設時,這些出入口和信號燈配時是完全符合國家標準和流量需求的。但是,隨著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以及駕駛人行車習慣的固化,二環路的壓力越來越大。數字顯示,西二環設計時的通行標準是每小時8400輛車,而現在的流量是每小時1.3萬輛。
市交管局秩序處孟警官介紹,現在很多駕駛員都習慣于從環路通行,周邊道路的利用率相對差一些,結果造成環路主路的擁堵程度較大。無論是調整出入口,還是優化信號燈配時,實際上都是通過“硬”措施引導“軟”習慣。事實上,很多熟悉北京路況的老司機都知道,二環輔路以及周邊道路往往比二環主路好走。
鏈接
紅綠燈調整范圍
出入口:內環復興門橋北入口、內環阜成門橋北入口、內環官園橋南出口、外環積水潭橋西入口,共4處。
橋區及周邊:包括車公莊橋、兒童醫院、月壇南橋、月壇北街東口、金融街、辟才胡同等處的信號燈,共10處。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