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近幾年,北京不斷有企業關停、搬遷,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內,這些企業紓解后騰退出來的土地如何利用成為了各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然而,昨日市政協經濟委在提交的《關于完善北京產業紓解綜合配套政策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中明確表示,目前北京對于這些騰退土地再利用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明確的政策。市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坦言,這項規劃涉及面廣,但為了防止新的人口聚集形成,這些規劃已經到了該“掀開鍋蓋”的時候了。
《提案》提出,近年來,北京市調整紓解了不少企業,但原來的企業遷走后,騰退的土地再利用規劃和政策尚不明確。有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比如北京的動物園批發市場所在區域內已經早已不見服裝批發城的影子,建立起來了幾座類似高科技產業園區的樓宇,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未見內部有實際的企業、機構入駐。
對此,《提案》建議,北京應在騰退再利用政策方面統一規劃,因地制宜,防止過度開發。統一規劃騰退空間和土地的用途,建立紓解、騰退用地再利用的管控機制,五環內的騰退土地應優先用于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文化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防止騰退土地過度開發。不過,《提案》也表示,為減輕政府負擔,對于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騰退土地,在符合北京市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可以考慮由企業自主開發,并將土地開發所得資金用于企業搬遷、人員安置、產業轉型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此外,《提案》還提出企業騰退土地被政府征收的,應根據土地的區位等因素,全市制定統一的補償標準,依法對企業原有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給予合理的補償;對專業市場騰退出的合法建筑和空間,要制定一個功能替代的正面清單,對新入駐企業使用統一的準入標準,防止低端產業和人口聚集出現反彈。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