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這是山東省30多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但在山東省平邑縣玉榮石膏礦,1月29號傳出的一則消息卻讓在場的所有人心頭一暖:井下200多米礦井中的4名工人,在被困36天之后終于獲救。至此,平邑縣玉榮石膏礦坍塌事故中被困的29名礦工中,獲救人數(shù)上升到15人。
36天,創(chuàng)造了我國礦難救援的最長時間紀(jì)錄,也是我國大口徑鉆孔救援成功首例、世界第三例,在礦山救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在215米深的黑暗而潮濕的井下,他們是怎樣熬過了這漫長的日日夜夜?昨天下午,最后一個升井礦工華明喜接受了媒體的采訪,講述了那段生死歷程。
北京時間1月29日22點49分,36歲的華明喜最后一個被消防救生吊帶提出地面,在升井那一瞬間,他一遍遍大聲喊著感謝:“感謝黨,感謝政府,我謝謝你們,我永遠(yuǎn)忘不了你們。”
此時,距離他被困井地下已經(jīng)過去了36天。
2015年12月25日7點56分,山東省平邑縣保太鎮(zhèn)玉榮商貿(mào)有限公司石膏礦發(fā)生坍塌事故,據(jù)中國地震臺網(wǎng)報告,坍塌造成的震動相當(dāng)于一次4.0級地震。當(dāng)時華明喜等29名礦工正在作業(yè)。據(jù)礦工們回憶,他們在底下干著活兒,先是有風(fēng),然后聽到“嗡隆嗡隆”的聲音,他們也不知道什么情況,就跑了。當(dāng)時心里都覺得很害怕,以為是狂風(fēng),覺得心里“撲通撲通”的挺嚇人。
跑了半天的華明喜最后與另外三名工友被困在一段50多米的巷道里,兩頭都被塌落的石塊堵死。華明喜手中,除了礦燈,只有下井時帶的幾個饅頭。一般一人帶四個,他們就一天一個分著吃,餓了也得堅持,井下藏身的地方高有五米多,寬三米多。
幾天過去,饅頭吃完了,幾個人只能喝巖壁上滲出來的水。潮濕的巷道里漆黑一片,身邊不時傳來石塊泥土掉落的聲音,雖然他們彼此相互鼓勵,還是越來越感到害怕。然而就在此時,巷道上方傳來了打鉆的聲音。華明喜想,有人來救自己了,就往那邊跑。餓得也不那么急了。
他們看到了一個直徑不到20厘米小口徑鉆孔,有個探頭放了下來,說“我們是中國武警救援隊來救你們的。你們放心,我們是一定會把你們救上去的。你不用害怕。說說你們需要什么東西吧”。他們就說要食物,要礦燈,因為底下的燈沒電了。有希望了,有人救他們就不害怕了。心里就踏實點兒了。壓力感也輕了。
雖然有了食物,但是獲救卻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容易,由于地質(zhì)情況過于復(fù)雜,救生孔的施工極為艱難。等待的救援的日子里,井下特別安靜,時間仿佛過得特別慢,華明喜覺得異常煎熬。時間久了還以為外面已經(jīng)過年了。礦工們已經(jīng)沒有話題,吃晚飯就4個人一起躺著。
救援遠(yuǎn)遠(yuǎn)沒有他們盼望的那樣順利,而井下的環(huán)境卻在一天天惡化,幾天后,受到地質(zhì)變化影響,投食孔突然無法正常輸送食物,救援人員不得不又耗費三天時間打了另一個投食孔。緊接著,更為致命的困難出現(xiàn),已經(jīng)順利推進到170米的大口徑救生孔突然遭遇嚴(yán)重塌方,被迫暫停。此時,他們已經(jīng)被困二十多天,雖然地面救援人員每隔幾小時就與他們通一次話,但絕望的情緒還是漸漸彌漫在狹窄的巷道里。華明喜也哭過,想起家里的老婆孩子和母親,自己呆在二百多米深的井下,也有絕望的時候。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渴望與絕望交替的焦灼里,華明喜和工友們承受著痛苦的煎熬,而地面?zhèn)魉偷木仍M展則支撐著他們繼續(xù)等待。終于,他們聽到鉆機聲音越來越近,就象到了隔壁。原來,由于礦井繪圖不夠準(zhǔn)確,鉆孔打到距巷道不到一米的地方,這段距離,需要靠他們四人用地面送下來的工具自己打通。整整一天多的時間,四個人一刻也沒有放下手中的鑿子。華明喜說,這是自己的生命通道,不管累不累,為了四個人的生命,必須得干。挖了一天多久打通了,心里都覺得很踏實。
第三十六天,華明喜和工友終于見到了盼望已久的救生吊索,用最原始的抓鬮方式,他們排好了先后順序。華明喜是最后一個,他幫助幾個工友先上去,自己沒人幫助,想了想辦法自己上去了。
前三個人先后出井,華明喜一個人在井下等待,仿佛度過了生命中最最漫長的一段時間。他心里也害怕,于總特地給他打了電話,怕他害怕。
1月29日22點49分,在215米深的井下生存了36天之后,華明喜終于再次見到了他曾經(jīng)日日走過的土地,在重見光明的一瞬間,他忘記了醫(yī)生的囑咐,睜開了雙眼:“我想看看救我的這些人,我衷心謝謝他們。”(記者劉華棟 柴安東 王成林 劉穎超)
(責(zé)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