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是農閑時節,但江西省宜春市溫湯鎮彭坊和社埠兩個村莊的田野上近期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村民們把3000畝土地流轉給了隆平高科生態農業公司,公司正聘請村民對土地進行精耕細作,發展富硒有機大米、蔬菜等農作物。
近年來,宜春市積極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力推動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流轉耕地面積17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33%。
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是基礎。宜春陸續出臺有關確權工作的方案和實施意見,建立工作推進機制,明確目標任務、工作步驟和關鍵環節,真正幫助農民將土地由資源變資產,由資產變資本。目前,全市頒證工作基本完成,共頒發證書96萬份,頒證率達到95%。
“確權頒證是第一步,只有讓土地規范流轉起來,才能有效保障農戶的切身利益。”宜春市農業局經營管理站站長鐘建輝介紹,宜春出臺系列文件明確提出,流轉的土地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截留、扣繳承包戶的土地經營權流轉收益,流轉款直接撥付給流出土地的農戶,并確保土地承包合同、經營權證發到農戶手中。
該市還搭建了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對流轉進行信息發布、評估認證、登記備案。“縣、鄉分級負責單宗面積100畝以上和100畝以下的土地流轉信息備案登記及信息發布,行政村負責登記區域內的土地流轉信息并備案。”萬載縣農業局農經站站長喻惟介紹,為了方便群眾辦事,縣里把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設在縣政府辦證大廳,對流轉土地進行統一登記、掛牌和審核。
“沒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沒有承載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和市場化的主體,難以與農業發展新方式相匹配。”宜春市農業局局長甘本新說。宜春市、縣兩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種養大戶興辦家庭農場,優先扶持通過土地流轉形式的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規模經營主體。目前,該市共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1家、農民合作社4959家。(經濟日報記者 賴永峰 通訊員 李鐵剛)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