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訪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長鹿心社
本報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鹿心社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西視察時明確提出,“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就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的話題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長鹿心社。
鹿心社代表說,江西山清水秀、生態優良,森林覆蓋率達63.1%,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90.1%,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1.4%,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前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江西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美景給予高度評價,“廬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龍虎天下絕”的贊譽更是讓4500萬江西人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
鹿心社代表認為,從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江西樣板”到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生態文明建設和未來發展的更大期待、更高要求。江西將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厚植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做活山水文章,打響“綠色生態”品牌,立起“江西樣板”標桿,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實現綠、富、美的有機統一,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鹿心社代表表示,江西將著力在保護綠色生態上打造樣板。立足于鞏固生態優勢,提升生態優勢,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先位置,以重大生態工程為抓手,著力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使江西的生態優勢更加凸顯,生態環境質量領先全國。加快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造林綠化與退耕還林、鄱陽湖流域清潔水系、鄱陽湖濕地生態恢復等綠色生態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控制、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凈空、凈水、凈土”行動,切實抓好環境治理重點工程,集中力量解決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損害人民身體健康、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嚴厲懲處環境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公眾的生態環境權益。
著力在發展綠色經濟上打造樣板。將“生態+”的理念融入產業發展中,著力提升綠色經濟發展水平,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向綠色生態特色優勢要競爭力。大力發展“生態+”現代工業,在各工業領域普遍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化改造,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構建環境友好的綠色工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現代農業,優化特色農產品結構,廣泛推行各種生態農業模式,推出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構建生態有機的綠色農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現代服務業,推動服務主體綠色化、服務過程清潔化,著力發展生態旅游、健康養老等服務業,構建集約高效的綠色服務業體系。
著力在完善綠色制度上打造樣板。著眼于實現綠色發展常態化、長效化,把建立健全符合江西實際的生態制度體系作為重中之重,先行先試、大膽探索,著力破解綠色發展的瓶頸制約,加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為全國綠色發展積累有益經驗。健全完善“河長制”,加快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主體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補償、生態保護考核、生態保護責任追究、生態保護市場化機制、生態保護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形成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成效激勵、責任追究的綠色制度體系,引導、規范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行為,用制度來推動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
著力在弘揚綠色文化上打造樣板。大力倡導綠色價值觀,建立生態文明推廣體系,讓“大生態”理念融入社會各領域,形成人人盡責、共建共享的綠色自覺,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抓好綠色生產行動計劃,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商場、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等創建活動,形成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廣泛開展綠色新生活運動,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低碳化。積極舉辦具有江西特色和影響力的生態文明普及活動,讓生態文明的理念在贛鄱大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鹿心社代表說,從上世紀80年代實施的“山江湖工程”,到進入新世紀以來提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等一系列發展理念和戰略,再到去年啟動的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綠色生態已融入了江西經濟發展的“血液”之中,生態立省、綠色發展江西一直在路上。江西將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在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上勇于創新、探索經驗、走在前列。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