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深圳樓市行情“紅火”,市民在深圳市房地產權登記中心排隊等候取號。新華社發
深圳近來的高房價讓不少市民很是揪心。想買房的人必然要先看房,但當你看房時,發現好多人都在看、都在搶,心里是不是有點急,怕搶不到好房源?別急,先看看哪些是“房托”再慎重出手。記者通過實地采訪了解到,目前深圳樓市中的“房托”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專家表示,這一現象營造樓市緊張氣氛、造成恐慌性入市等情況,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打通監督、舉報通道。
“房托”現象司空見慣
包括深圳在內,多個國內大中型城市只要有新樓盤推出,購房者連夜排隊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近日,網絡上一份關于深圳某開發商的內部通知在網絡上流出。通知顯示,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區的光明1號樓盤將于3月底開盤,應開發商深圳某地產公司要求,公司將派出200名人員參加當天的開盤認購活動,“希望各位同事以公司大局為重,踴躍參加。”
通知要求,參加員工必須夫妻雙方或者一家人去參加活動,開盤當天上午6時到售樓處門口,至少要有5名員工拿著兩捆百元現鈔在手上,5名員工帶著被子,營造連夜排隊搶房交定金的現象。通知最后還提到,“營銷部可以適當去外面招一些臨時兼職人員,增加現場搶購氣氛,費用每人100元,到時由財務部報銷。”落款為“深圳泛聯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且蓋有該公司紅色公章。
但記者了解到,光明1號的開發商并非上述“深圳泛聯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而是一家名為盛迪嘉的深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不過對這份通知的真實性,該公司卻表示“暫不回應”。
“通知本身可能不是事實存在的,但請‘房托’應該是確有其事,公司一般會在內部口頭傳達。”不愿具名的房地產人士向記者透露,光明1號的確存在著雇“房托”現象,“深圳很多樓盤都這樣,已經是司空見慣了”。
市場低迷時“房托”多
新樓開盤請“房托”的慣例由來已久,而這一群體的存在早是公開的“秘密”。記者在加入一個房托QQ群后發現,該群每天都會有近10次左右地產項目派單發布,待遇為80-100元/人不等。
李強(化名)就是這個群里的成員之一,會經常出沒于深圳各大新樓開盤現場。他告訴記者,每次一有新盤推出,群里就會發公告通知人報名,“參加的人多是閑散的大爺大媽、待業青年和在校大學生,但前提是要穿得像買得起房的樣子。”
對深圳時常出現過的排隊搶房現象,李強明確表示,隊伍里面的“房托”比例絕對不小,只要細心觀察就能夠分辨出來。“那些穿著整齊,喜歡跟人殷勤攀談,顯得專業又懂行的,八九不離十都是同行。”
“房托”一般何時最為活躍?上述房地產人士表示,每當市場較低迷的時候,往往也就是“房托”現象多發的時候。“比如樓市調控嚴厲的2010年底和2014年房地產市場成交走低期間,都有大量的‘房托’現象被披露出來。”
需構建監督舉報通道
“‘房托’現象目前數量已經不少,應該引起重視。”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經理何倩茹告訴記者,對開發商而言,請房托一方面可以讓銷售現場的人氣更加火爆,博得更高關注度,有利于后期推出樓盤的銷售,另一方面則是營造出緊張的銷售氣氛,誘導市民下手。
“很多有真正購房需求的市民就是在這樣的心理暗示下,判斷受到影響,不理性地做出了購買決定。”而對連夜帶上被子通宵排隊等開盤、提著大把現金出沒于售樓部的人,何倩茹直言,那些基本上都是職業“房托”,“一般市民很少會這么干,不至于這么拼。”
她認為,“房托”對真正有購房需求的市民而言,是很不公平的,因為購房者看見的并不是實際的銷售情況,這種旺勢會被擴大,很多時候就造成了恐慌性入市。
何倩茹表示,這一現象的痛點就在于有關部門很難分辨出哪些是真正的購房者,哪些是“房托”,從而在監管上有一定難度。“個人建議國土等有關部門來打通一個舉報通道,加大監督和處罰的力度,可能會有一些作用,而且這種舉報的通道一定要簡單、通暢,否則依然是形同虛設。”■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程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