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層蠟紙包裝的“東北大板”。 本報記者 孟燕 攝
從2014年3月進入濟南市場,一種叫做“東北大板”的雪糕、冰淇淋憑借其獨特的營銷模式,已經火爆了2年。不過,“人怕出名豬怕壯”,隨后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大板”雪糕。近日,“東北大板”生產廠家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寶石冰淇淋有限公司濟南辦事處負責人收集證據,高調打擊“傍名牌”的“大板”。
齊魯晚報記者 孟燕 實習生 趙倩云
主打懷舊,“土掉渣”的東北大板爆紅
進入4月,省城氣溫不斷升高,各大品牌冷飲也打響了新一輪競爭戰。從2014年開始,僅有一層蠟紙包裝,主打“懷舊、小時候味道”的“東北大板”雪糕火遍了各大城市,成為冷飲界的一匹黑馬。
近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個社區小型超市、街邊小賣部發現,冰柜中均有“東北大板”售賣,品牌包裝各不相同,售價均為3元一支。
在山師東路一家小超市門口,放著寫有“紅寶石”顯著標識的小冰柜,冰柜頂部還標著“真材實料、傳統味道”。“這是正宗的東北大板雪糕,大慶紅寶石廠出的,有紙包裝的,也有塑料袋裝的,都是3塊錢。”店老板介紹。
記者注意到,紙質包裝僅裹了一層奶油色蠟紙,方方正正,有4個口味。正面寫著紅寶石東北大板,背面還印著“本品有假賠償100萬元”。塑料袋包裝為全封閉,有透明塑料袋和白色不透明塑料袋兩種。“小冰柜是免費給的,一個月還給補60塊錢電費,對我們這些小店挺有利的。”老板強調。
不進大商超,營銷模式辟蹊徑
“我們是從2014年3月開始進入濟南市場的。”8日,“東北大板”生產廠家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寶石冰淇淋有限公司濟南辦事處銷售經理陳強認為,“東北大板”無疑是這兩年最暢銷的雪糕,在濟南地區冷飲市場占有率在25%左右。
“從銷量看,2015年比2014年增長了40%。目前濟南共有500臺小冰柜,夏季銷售旺季一個小冰柜每天能賣出500支東北大板。”陳強表示, “根本不用打廣告,就這樣火起來了。”
在銷售渠道上,“東北大板”也是另辟蹊徑。 “不少人質疑我們為何不進大型超市商場,其實最開始我們就放棄了大多數品牌最為看重的超市和便利店渠道,轉而主攻分布廣、流動人口多的書報亭和雜貨鋪,并以獨立冰柜形式展示。”陳強坦言,商超渠道有高昂的進場費,成本較高,同時也和“東北大板”的定位不同。不過,陳強表示,“東北大板”已經推出了高端系列產品,已經進入了南方一些大城市的大商超。
“濟南目前還沒有。”此前,濟南市食藥監部門認為,“東北大板”紙包裝沒有完全密封,包裝不合格。陳強解釋,這種是家庭裝,每十支一袋包裝在大透明袋里。“有段時間我們也換過全封閉包裝,但是反饋并不好,又換回來了。還是那種方方厚厚的簡單包裝讓人有食欲。”
“10家里至少有1家賣的是仿冒”
對于火爆的“東北大板”,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模仿品”,包裝相似的“東北大板”、“大板”雪糕不斷出現。
在泉城廣場附近的一家小商店,店主向記者推薦了一種“東北老式大板”雪糕,紅色透明包裝,生產廠家為宏寶萊飲品股份有限公司。
在奧體西路尚品燕園小區一家小超市,記者見到了一種黃色蠟紙包裝的御冰坊“東北大板”菠蘿口味雪糕,生產廠家為肥城市幸福食品有限公司。
記者采訪發現,對于不同的“東北大板”,普通市民并沒有特別偏好。“光知道‘東北大板’好吃,來了就買。根本不會看是哪個廠家生產的,好吃就行。”市民郭女士坦言。除此之外,市場上還有蒙古大板、關東大板等各種“大板”雪糕。
“這些產品沖擊了我們的銷量,10家店里至少1家是假的,消費者容易混淆。”陳強表示,濟南市場是從今年3月份開始打假,“我們收集了證據,已經向歷城、天橋、高新等工商或食藥部門投訴舉報。”
陳強向記者出示了商標注冊證。早在2012年3月,紅寶石公司就注冊了“大板”商標,2015年6月又注冊了“東北板”。記者了解到,紅寶石公司曾在2014年將“紅鉆石”東北大板告上了法庭。北京豐臺區法院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判定“紅鉆石”為侵權行為,并認定“東北大板”屬于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規定的知名商品和特有名稱。
“不是說同行的產品有質量問題,但是我們已經注冊了商標,他們就不能隨意使用,這是侵權。”陳強表示,雪糕冰淇淋等冷飲屬于快消品,希望相關部門及時查處,他們“耗不起”。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