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記者從市奧體中心2016“全民健身季”啟動儀式上獲悉,即日起至6月30日,奧體中心除開放自有場館場地外,將聯(lián)合10家私營體育商家,分時段向公眾免費開放體育場、游泳跳水館等16個體育場館,并推出23個體育項目及國民體質(zhì)監(jiān)測項目邀請市民參與體驗。(4月17日《重慶日報》)
體育場館是供市民健康用的,然而曾幾何時它卻成了“奢侈品”,一些城市的大型體育場館,除了舉辦大型的體育比賽之外,平時很少對市民開放。
這次“全民健身季”,市奧體中心除開放自有場館場地外,還聯(lián)合10家私營體育商家,分時段向公眾免費開放體育場、游泳跳水館等16個體育場館。這種做法一方面滿足了市民對體育鍛煉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對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也有積極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免費開放的行為使奧體中心這樣的體育場館離百姓更近了,在市民心中不再是高大上的體育場所。
除私營體育場所外,城市的大部分體育場館都是花納稅人的錢財修建的,既然如此就應該體現(xiàn)它的公共屬性,為全體市民的健康提供服務(wù),這既是一種理性回歸,也體現(xiàn)了物有所值的價值觀。然而一些管理者由于怕麻煩和服務(wù)群眾的意識不夠強,總是想方設(shè)法把公共體育場館封閉起來,這樣管理起來倒是方便了,但根本沒有發(fā)揮體育場館讓市民健康的作用。如此的體育場館不要也罷。
免費開放城市的體育場館是執(zhí)政理念的大改變,它讓全民健身變得不再艱難和遙遠,同時也是對市民呼聲的有力回應。城市的體育場館應該“姓公”,所以理應把市民的健身需求作為第一信號。那種只為少數(shù)人服務(wù)的體育場館只是一種貴族運動,離市民太遠,終究也會被市民所拋棄。
不過免費開放體育場館要一路走好還需各方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全體市民努力提高文明素質(zhì),愛護體育場館的公共設(shè)施;另一方面場館的管理工作也要及時跟上。總之,體育場館免費不應只在“全民健身季”,唯有時間更久,才能真正惠民。
文/郭雙年
(責任編輯 :汪葳)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