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嚴厲打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專項行動指揮部辦公室(簡稱市打擊違專指辦)發布了今年前5個月拆違工作數據。數據顯示,1-5月,全市拆違專項行動共拆除違法建設4295處,702萬平方米,完成全年拆除1500萬平方米違法建設折子任務總量的46.8%。其中,共拆除新生違法建設336處,面積27萬平方米。
據了解,市打擊違專指辦依托衛星監測、街景拍攝和群眾舉報等途徑,持續保持對新生違法建設的高壓管控態勢,先后督辦、查處了一批涉及擅自改擴建、私挖地下室和樓頂加建等典型新生違法建設案件。包括西城區西單北大街48號樓頂違建、西城區鼓樓西大街127號擅自加建并私挖地下室、海淀區增光路36號院違建、海淀區小南莊村宅基地翻建房屋和房山區瓦井村村民個人自建房項目。
在市打擊違專指辦的督辦下,相關區已經在第一時間對違法建設進行立案調查,并采取措施對相關違法建設進行了拆除和回填。
今年前5個月,北京拆違專項行動工作共督辦新生違法建設519件,其中已處理368件,未處理151件,未辦結率29%,較2015年同期上漲11%。
市打擊違專指辦負責人表示,經過對全市三年來新生違法建設治理工作數據的分析,發現全市新生違法建設呈現出新的特點,即“微小體量”(建設規模在100平方米以下)新生違法建設比重不斷加大。在2015年拆除的市級新生違法建設督辦項目中,“微小體量”違建數量占到總數的65%,2014年這一比例僅為12%。
據了解,以個人違設為主體的“微小體量”違法建設往往多發于城市居住區和農村宅基地上。“樓頂加建、侵占小區公共綠地空間、擅自改擴建房屋”都是違法建設的主要類型,往往被作為出租房屋和經營場所使用。
個人擅自對房屋進行加建和改擴建,往往缺乏合理設計和規范施工,致使破壞房屋原有結構,輕則墻體開裂、雨水滲漏,重則管線破壞、房屋坍塌,甚至引發煤氣中毒、火災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加之多數違建占用的是小區的公共空間、消防通道,一旦發生事故,對疏散、救援工作都是極大的阻礙。個人修建的違法建設多數依靠出租或經營方式獲取經濟利益,這類出租和經營行為往往未經許可,缺少規范化管理,人口流動性大,往往更容易成為城市“藏污納垢”的場所,治安問題突出。
頻發的“微小體量”違法建設不僅嚴重影響城市的景觀形象,而且個別違法建設密集的區域,還會因為違法建設產生的垃圾、污水、廢棄物等現象,形成“臟、亂、差”頑疾。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