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幼兒園的管理者,過去認為管理就是管別人,通過學習才意識到,管理實際是管好自己,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主角,發揮每個人的個性,激活每個人的潛能……”近日,一場教育理念研討會在北京市豐臺區第一幼兒園舉行,園長朱繼文作了題為“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主角”的報告。從事幼兒教育事業27年、做了園長20年的朱繼文,是北京市幼兒園名園長發展工程首期9名學員之一,這場研討會也是名園長發展工程2016年的首場研討會。
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實施的北京市幼兒園名園長發展工程于2014年10月啟動,旨在造就一批師德高尚、思想先進、視野開闊、善于研究、勇于創新的名園長。該工程首批吸納9名學員,研修期為兩年,分3個組開展學習和研究,北京教育學院培養基地為她們設置了四部分基本課程,分別為:通識性課程、實踐課程、研究課程和自修課程。
名園長發展工程實行雙導師制,每個組配一名理論導師、一名實踐導師。“非常幸運地成為北師大教授霍力巖的徒弟,從她身上不僅學到學識,更有做人求真的智慧。”朱繼文說。
“園長首先是教育者、然后是領導者、最后才是管理者。真正的教育者,要俯身用心聆聽孩子的聲音。”經過近兩年的學習,朱繼文的課題《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的內在機制和支持策略》正順利推進,“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主角——遇見最好的自己”成為她對教育與管理的最好解讀。
她在研討會上分享的一些教育理念也讓人耳目一新。比如,經濟條件的改善,讓部分幼兒園不惜花費高昂的資金向著高端、上檔次的方向發展。然而,高檔次不代表高水平;幼兒需要簡單的自然材料,像舊紙盒、小石子、小樹枝,多樣化低結構的材料也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親近大自然,不必拘泥于教室,能夠在自然中開展的活動,都盡可能的到戶外;保護孩子的安全絕不是讓孩子“與世隔絕”,需要開展多種活動,生成生活實踐課程,讓孩子在大社會中學會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接下來,其他幾名學員也將在9月底前陸續舉辦關于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研討會。到10月份,首批名園長“養成計劃”學員將完成課題研究答辯正式出師。項目負責人楊秀治副教授領銜的課題《優秀園長成長機制——以首批名園長學員為例》將通過對9位學員的成長進行研究,為后續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理論上的依據與支持,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名園長。
(責任編輯 :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