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6月27日訊(記者 韓璐) 上周,合肥醞釀限貸政策的消息一出,對于二線城市樓市發展趨勢的討論更加熱烈。此前,在一線城市漲幅微微收窄的5月,以廈門、合肥、南京、蘇州等二線城市為漲價急先鋒的樓市,可謂又開啟了火熱的夏天。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5月份“百城價格指數”顯示,2016年5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建均價環比上漲1.70%,漲幅較上月擴大0.25個百分點。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與4月相比,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上漲的城市占60個,廈門單月漲幅最高,達到了5.5%。
近日,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某樓盤開盤。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張女士想在該樓盤投資一套房產,于是趁周末坐高鐵去了天津。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但開盤前一天晚上排起的長隊還是讓張女士感到了“搶不到”的壓力。張女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現場人非常多,根據開發商的規定,認購該樓盤的房子需要“搖號”。她跟家人大熱天站了兩個小時,最終放棄自己排隊,花200元錢通過黃牛拿到了“搖號資格”。
“日光盤”“時光盤”“成交量短期暴漲”等現象不時見諸媒體,評論稱“地王”現象、傳言等因素誘發了市場的恐慌性需求。
北京:因政策傳言導致恐慌性需求
剛過去不久的端午假期,北京樓市商住房的簽約出現井噴,2286套的成交量創造了歷年端午小長假的新高,三天的成交量相當于5月份成交量的三成——其中商住類產品共實現成交2286套,占全部成交的比重高達91%。
6月6日門頭溝商住項目暫停網簽,到端午小長假商住房成交量暴漲,再到6月14日傳說中的限購前夜。商住房的成交量在“限購”傳言中出現了集中搶簽的奇觀:恐慌性需求的力量得到了展現。
“二線四小龍”:地王誘發恐慌性需求
年初以來,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急劇升溫。相對于之前屢次出現“地王”的一線城市而言,部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變動更加急劇。據報道,截至今年5月30日,全國住宅類地塊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合計112宗,其中除了10宗在一線城市上海,3宗在廣州以外,全部在二線城市——二線城市已成“地王集中營”。
從不同城市看,合肥有12宗住宅類地王,南京有12宗,蘇州最多,達28宗,廈門有1宗。根據中國經濟網此前的報道,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5月份廈門以分別5.4%、5.5%、6.3%的環比漲幅領漲70城的新建住宅價格、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以及二手住宅價格。如此看來,廈門等城市儼然開始接棒深圳,成了房價上漲的急先鋒。
因為房價漲勢明顯,廈門、合肥、南京、蘇州被稱為二線城市中房價上漲的“四小龍”。有評論認為,“地王”現象與住宅價格上漲關系密切:不斷刷新的土地“溢價率”指標,導致出現“面粉貴過面包”這一“水漲船高”的現象,并誘發了市場恐慌性需求。
合肥限貸——能否降溫二線城市樓市?
根據最新消息,6月21日,合肥市土地管理委員會第五次主任會議上,審議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合肥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文稿。
該文件顯示,合肥將對樓市出臺限貸政策,依據是否為首套房、貸款結清與否規定了分別25%、40%、50%、60%的首付比例;同時,對于土地出讓也作出了明確規定,總金額20億元以下的地塊須在1個月內一次性付清出讓金,該政策將于7月1日正式執行。
當地專家認為,此舉提高了購房門檻:房子會進一步向能夠付出全款或高首付的人群集中,剛需利用杠桿的能力降低,對改善型打擊最大。上海易居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表示,信貸收緊是合肥樓市調控的一個關鍵性標志。
此次政策調整能否引導合肥房價一定程度上回歸理性,被認為是二線城市下一步調控方向的信號燈。
(責任編輯 :支艷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