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紅火時,他選擇了退出
——葉金保跨界突圍記(上)
編者按
葉金保曾是鋼鐵重鎮——遷安市首位民營鋼企老板。10年前,在一噸鋼材仍能帶來可觀的利潤時,葉金保在全省率先主動退出了鋼鐵行業,建起了生物制藥企業——英諾特生物制藥有限 公司 ,也因此被稱為“ 河北 鋼企轉型第一人”。
10年后,當很多鋼鐵企業在困境中艱難跋涉時,葉金保卻實現了精彩的跨界突圍,在生物制藥領域嶄露頭角,成為我省鋼鐵工業轉型發展的一道風景。
如今,在鋼鐵去產能攻堅戰打響之際,我省面臨著去產能與轉動能的雙重考驗。審視先行一步的葉金保,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進退之間的抉擇,面對壓力的堅守,或許都是葉金保跨界轉型的成功經驗。如何才能讓我省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英諾特”,成為我省去產能和轉動能的內生動力?
今日起, 河北日報 推出《葉金保跨界突圍記》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河北日報記者 許衛兵 李 斌
站在綠草如茵的廠區里,看著眼前現代化的無菌車間,連葉金保自己都感覺像做夢一樣。2015年,在經歷了10年的波折后,他一手創建的生物制藥企業首次盈利。
“持續多年的虧損生涯終于結束了。”年初,在經過反復核算確認了這一事實后,葉金保松了一口氣:終于迎來了曙光。
葉金保曾是一個鋼企老板,擁有一座年產達100萬噸的鋼廠——金豐鋼鐵。10多年前,這樣的鋼廠,在鋼城遷安并不鮮見。
但一項選擇賦予了他突破性的色彩。10年前,葉金保毅然出售了鋼廠,在全省率先主動退出鋼鐵行業。此后不久,葉金保建起了一個生物制藥企業——英諾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也因此被稱為“河北鋼企轉型第一人”。
如果是現在,葉金保的選擇不難理解,市場的變化讓很多鋼企老板萌生退意。但在10年前,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說葉金保瘋了,“居然還有嫌錢燙手的人”。
早在1999年,葉金保就建起了遷安市第一家民營鋼鐵企業——金豐鋼鐵,成為遷安首位民營鋼企老板。
辦鋼廠,遷安有的是鐵礦、焦炭,不乏成熟的產業工人和經營管理人員,又恰逢鋼鐵市場紅火,金豐鋼鐵生逢其時,成為當地有名的“印鈔機”。
“市場最好的時候,一噸螺紋鋼就能純賺1000元。”葉金保回憶。至今,葉金保的辦公室里依然保留著一摞證書——遷安市納稅大戶、 唐山 市優秀民營鋼企業……燙金的大字,印證著金豐鋼鐵昔日的輝煌。
一切都順風順水,葉金保為什么要將辛辛苦苦建起來的鋼廠賣掉呢?家人、朋友輪番上陣,勸阻葉金保:金豐鋼鐵就是“印鈔機”,哪能把這樣的“寶貝”賣了?再說,你葉金保干了半輩子鋼鐵,不干這個還能干什么?
葉金保不為所動,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小鋼鐵”的路子要走到盡頭了。
葉金保這個判斷從何而來?
“這得從一座高爐說起。”葉金保說,2003年,為金豐鋼鐵立下汗馬功勞的一座煉鐵高爐走向了終結。在國家上大壓小的產業政策下,這座128立方米高爐成為遷安市拆除的第一座煉鐵高爐。
高爐倒下的一瞬間,葉金保的腦子里閃過了一個念頭:這是一輪產業大洗牌的前奏,環保政策、產業政策的門檻會越來越高,現在不主動改行,將來會進退維谷。
事實印證了葉金保的判斷。
2006年,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將高爐淘汰標準提高到200立方米。不久以后,這一標準又提高到了400立方米。事實上,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高爐已成為目前鋼鐵企業的“標配”。鋼鐵產業,進入了大型企業主宰行業發展的時代。而金豐鋼鐵最大的高爐不過450立方米。
再環顧四周,新建項目一哄而上,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已是苗頭初露。
“我建起了遷安第一家民營鋼鐵企業,但緊接著第二家、第三家就出現了。”葉金保說,最高峰時,僅遷安就擁有幾十家鋼鐵企業,這樣下去市場遲早得完蛋。
小鋼廠的污染也讓葉金保揪心。十幾年前的情景至今讓葉金保記憶猶新:高爐不時吐出陣陣黑煙,廠區煙塵蔽日。如果有人穿著白襯衣走進廠區,用不了1個小時這件襯衣就會變成灰色的。
“其實并不是我有遠見,而是僥幸心理蒙蔽了很多人的雙眼。”葉金保說,一噸鋼幾百上千元的利潤確實讓人留戀。再說,從熟悉的鋼鐵行業進入其他領域,無異于平地起高樓,失敗的風險攔住了很多鋼鐵企業轉型的步伐。
2006年,不愿再繼續圍著鋼鐵打轉轉的葉金保還是把金豐鋼鐵賣掉了。在合同上簽完字后,葉金保突然覺得輕松了。
賣掉鋼廠,葉金保給吃“資源飯”的過去畫上了一個句號,也給未來設定了一個清晰的門檻:再也不能上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了。
知道葉金保是辦企業的好手,很多人來找他合作,但一批能賺快錢的項目因環保、能耗問題而被他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