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旅館走了,變成了社區活動中心。
海淀區志強北園小區30號樓,居民原來都繞著它走,因為這里有個聚居大量流動人口的地下旅館;然而從這個月開始,居民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兒,都愛往里扎,因為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下旅館走了,嶄新的兒童教育機構、活力四射的健身中心讓居民樂不思蜀。海淀區啟動地下室綜合整治工作至今,全區今年已完成152處整治任務,志強北園小區30號樓地下空間的成功轉型,成為全區整治工作的一大亮點。
志強北園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蓋起的居民區,由于小區內產權單位眾多,除了普通居民住宅,還有學校、幼兒園、旅館等多種性質的建筑,人員構成復雜,流動人口聚集。長期以來違建現象突出,環境臟亂。30號樓不是居民樓,地上部分是一個快捷酒店,地下部分包括兩層,共有200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從2008年開始由承租人改為地下旅館進行出租。“當時地下打出了200多間隔斷,最小的才3.3平方米,樓道窄,雜物亂堆亂放,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志強北園社區服務站副站長伊京回憶,這里長期居住著大量外來人口,多的時候有六七百人,有些租戶晚上在小區里喝酒鬧事,也不注意社區環境衛生,小區居民怨聲載道。
去年,北太平莊街道牽頭,召集地區相關部門,與產權單位反復約談,從10月到11月,一個月的時間里,相關部門幾乎天天上門,不僅解讀政策,還主動幫助產權人和承租人尋找出路。通過走訪,街道等相關部門發現,社區居民在教育培訓方面的需求日益擴大,如果地下空間能改成社區教育培訓基地,居民不出小區就能享受高質量、低價格的服務。另外,社區周邊健身場所都比較遠,居民健身無處可去,如果社區里有個健身場所,就能方便居民鍛煉身體。
確定思路、辦理執照、拆除地下旅館、重新裝修……經過半年多改造,30號樓的地下空間搖身一變,成了集游泳、健身、藝術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社區活動中心。記者昨天下午實地探訪看到,地下一層100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間按照功能被分隔成不同空間,全部按照兒童教育機構的風格裝修,鋼琴、書法、繪畫等教室一應俱全,成了一個集兒童早教、舞蹈培訓、國學教育、跆拳道訓練于一身的教育培訓機構。而地下二層已經變身功能齊全的健身房,健身房還專門砌了一個長25米、有3個泳道的地下游泳池。地下空間的設計都嚴格按照消防等部門的要求,通道寬度在1.5米以上,配備了消防栓,安裝了煙感報警器,并設計了多個出口。
36歲的張春鳴是30號樓地下空間的承租人,之前地下旅館的承租人就是他的父母,當年和產權單位簽下租賃合同,就開起了旅館。這次轉型之后,父母退休回家,張春鳴挑起了大梁。對于開辦教育機構和健身房的轉型思路,他相當有信心。“肯定不像開旅館、收房租那么簡單,現在得考慮客源,想辦法推廣。”
除了30號樓,志強北園小區還完成了4處地下空間的治理,包括拆除100余間位于半地下的出租房,今后這些地下空間可能作為社區辦公用房,還有可能改造成為養老日間照料中心。截至目前,海淀區已經完成152處地下空間的清理整治,同時還開發了一套地下室動態監管系統,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