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廈門市的戰略核心就是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市發改委黨組書記潘力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發改委作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謀部、協調部、推進部”,圍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今后五年奮斗目標,自覺以更高的思路、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手筆來主動思考和謀劃廈門的發展,為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做出新的貢獻。
創新發展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我市在落實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將有什么新思路?
潘力方:創新發展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接下來,我市將從三個方面落實創新發展,包括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抓好雙創工作。按照“新城+基地+眾創”發展模式,圍繞主導產業策劃生成一批項目,培育支持一批創新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推進創新社區、老工業廠房改造建設,點面結合打好組合拳,狠抓關鍵環節創新突破。
協調發展
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和承載力
記者:協調發展著力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和承載力,有哪些重要項目來支撐?
潘力方:我市將加大島外投資力度和重大項目布局。按照“四高”原則,加快推動環東海域東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馬鑾灣新城等建設,注重新城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和產城融合。島內方面,重點增強承載力和提高宜居度。
軌道建設是落實協調發展的重要項目,軌道交通新一輪建設規劃10月已獲批,我們要爭取軌道1、2號線工程建設加快推進,3、4號線年底全面開工,爭取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控制性工程年底開工。
綠色發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記者:廈門在綠色發展方面可圈可點,怎樣進一步夯實“綠色家底”?
潘力方:主要是下好三步棋。第一,推動出臺實施《廈門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行動方案》,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第二,深入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動態跟蹤和分解落實省下達我市“十三五”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加快推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工作。第三,持續推進一批生態項目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項目推進力度,加快推進石兜、蓮花、汀溪水庫等水源聯通工程、工業廢物處置中心、海滄污水處理廠、九龍江雨洪利用等項目的實施。
開放發展
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記者:開放發展方面,我市將推出哪些具體措施?
潘力方:我市將從四個方面發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快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提升國際影響力;深化兩岸綜合配套改革。出臺具體措施補齊七個方面營商環境短板,包括率先建立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爭取在2017年進入世行排名前40名水平;著力策劃生成和推進一批能有效支撐“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建設的重大項目和重大平臺;推動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進一步做強中歐班列(臺廈蓉歐);制定推進廈門城市國際化的行動綱要,抓好國際時尚周等提升我市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活動等等,我們相信,廈門城市國際化水平將上一個新臺階。
共享發展
著力增進民生福祉
記者:百姓生活將帶來哪些變化?
潘力方:落實共享發展,就是要著力增進民生福祉,讓百姓更有獲得感。具體來說就是,加快島內外公共服務均等化步伐,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島外布局,島外將有更多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配套;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擴大慢病分級診療病種工作將惠及百姓;穩步推進重點領域價格改革,繼續做好清費減負工作。
務實為民
干凈干事
記者:市發改委在從政環境和政治生態上如何營造良好的“綠水青山”,為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做出新的貢獻?
潘力方:我們將以落實“從嚴治黨”為責任,真正做到務實為民、干凈干事。持續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學習貫徹黨代會精神與扎實做好本職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推動我委基層黨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把從嚴治黨貫穿于發展改革工作始終,堅持抓班子、帶隊伍,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集中到干事創業上來,大力營造良好的從政環境和政治生態上的“綠水青山”,為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做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