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中國農歷大年初六。60歲的農業好手持鼓錘,孔武有力地敲擊著約2米高的煙墩大鼓,發出震耳的聲響。對于平日務農的他來說,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參加各項比賽讓煙墩大鼓文化發揚光大。
當天,廣西欽州市舉辦第二屆靈山煙墩大鼓大賽。農業好所在的隊伍與來自當地17支壯、漢族民間大鼓隊200多名鼓手在此角逐“鼓王”稱號。
煙墩大鼓系廣西欽州市煙墩鎮一帶壯、漢族民間一項獨特而古老的優秀傳統藝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它起源于中國古代當地壯、漢族先民用作驅趕猛獸和傳遞戰爭信號的器具。隨著時代的變遷,猛獸漸漸逝去,戰爭漸漸消失,煙墩大鼓逐漸演變成當地擊鼓迎春和慶祝豐收的樂器。
因懷著對煙墩大鼓的崇敬和執著,農業好很小便跟著父輩們學習選鼓、挖鼓、擂鼓等傳統鼓藝。由于出色的鼓藝,來農業好家中拜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農業好稱,煙墩人幾乎男女老少都會打鼓。打鼓的時間也很特別,從臘月廿四至正月十六。
和農業好一樣,因為熱愛,53歲的施紹漢一直專注于煙墩大鼓的傳承與發展。作為煙墩大鼓第26代傳承人,施紹漢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老祖宗的技藝。
他告訴記者,此次其攜10名曾跟他學習技藝的孩童參加比賽,旨在讓年輕一輩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自愿加入傳承煙墩大鼓文化隊伍中。
除了會打鼓,制作大鼓也是施紹漢的“拿手活”。直徑1米多、高度2米多的大鼓是施紹漢制作過最大的鼓。“我查過資料,這個鼓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鼓。”施紹漢稱,他已遞交相關資料,為這個大鼓申報世界吉尼斯記錄。
如今,這項由明代后期演化而來的靈山民間技藝已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同時也面臨著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問題。
農業好稱,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外出工作,很少有時間學習煙墩大鼓。“我們把傳承的希望寄托于孩童身上,每次空閑時都將技藝傳授給他們。”
53歲的煙墩大鼓制作人唐安稱,因煙墩大鼓制作程序復雜且維護成本高,當地制作煙墩大鼓從業人數少。不過,讓唐安看到希望的是,如今民眾對煙墩大鼓越來越感興趣,煙墩大鼓的銷量也越來越好,他所做的大鼓已銷往中國廣東、浙江及越南等地。
近年來,煙墩大鼓逐漸“走出去”,曾先后赴廣西南寧、崇左等地表演。“煙墩大鼓正處于傳承發展的好時機。”曾拿到廣西欽州市“鼓王獎”的53歲莫其寨說。
莫其寨所說的好時機得益于廣西欽州市官方的大力支持。廣西欽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寧海稱,欽州市舉辦各種相關賽事,將煙墩大鼓與當地民俗、旅游相融合,提高其觀賞性,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同時,開展“非遺項目進校園”活動,在當地中小學開設相關課堂,傳承煙墩大鼓文化。
近幾年,隨著當地官方的推介以及民眾的重視,曾被遺忘的煙墩大鼓慢慢復興起來。作為老一輩的煙墩打鼓人,施紹漢和莫其寨等堅守者都鼓勵自己的后輩傳承這項技藝。“只要肯來學,我們都會免費教授,希望越來越多人一起來傳承老祖宗的文化,讓煙墩大鼓走向復興。”(完)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