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節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留下了深刻而雋永的烙印,并且至今仍不褪色,成了繁忙生活中難得的詩情畫意。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歷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后“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關于雨水節氣的詩歌中,筆者非常喜歡一首作者不詳的《七絕·雨水》:
殆盡冬寒柳罩煙,熏風瑞氣滿山川。
天將化雨舒清景,萌動生機待綠田。
意味著雨水變多,天氣開始回暖。春天的腳步一天天真實起來,這也提醒我們,日常的生活方式也該加以調整,幫助我們元氣滿滿地迎接新的季節。
起居:作息有常 勞逸結合
雨水不僅表征降雨的開始,而且表示雨量開始增多。雨水之前的天氣相對比較寒冷。雨水后,我們可以明顯感到春天的暖意越來越濃。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到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及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應注意保持心情愉悅、情緒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
雨水時節,要保證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后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飲食:養陽護肝 補水潤燥
暖和的春天已經到來。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暖和,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飲食上來說,春季要順應天時,即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留意保護陽氣,多吃點“升發”食品。
根據中醫理論:春屬木,與肝相應。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人肝,酸具收斂之性,故春季飲食調養時,應適當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品,如馬齒莧、西紅柿、柑、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而應適當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食品,也就是俗稱的帶有“升發”功效的食品,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蔥、芥菜、白蘿卜、辣椒、生姜、蔥、大蒜、茼蒿、大頭菜、茴香、白菜、洋白菜、芹菜、菠菜、薺菜、茴香菜、黃花菜、蕹菜、蕨菜、萵苣、茭白、竹筍、黃瓜、冬瓜、南瓜、絲瓜、茄子等。(韓璐)
(責任編輯 :支艷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