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浙江的一位消費者網購到了假牙膏,于是向公安部門舉報。從一支牙膏開始,轉戰南北,歷盡艱辛,前后歷時7個多月,警方最終打掉了涉及多個知名品牌制假售假的整個鏈條,案值竟達8個多億元人民幣。
在哈爾濱的一個假貨批發窩點,警方在現場發現了一張出貨價格單——護膚水、美白乳液等產品,在造假者處初價成本僅4元,后面漲價到7.5元,流向市場后漲到將近十倍,有些漲幾十倍都不止,甚至高達150倍以上,有一款產品賣到了1000多元。
假貨以幾塊錢的成本,包上知名品牌的外衣,以高價一步步流向市場。這些侵權產品往往以打折促銷的面目吸引消費者,但質量保障全無。
據了解,高仿護膚品內幕驚人,套路多到一般消費者無法想象。
一款完整的化妝品,包括了產品的包裝與料體。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假貨,大部分是包裝為假,料體也為假的假貨。這種假貨通過與正品的包裝比較,可以通過細微的差別發現真假,但是有的售假商家還會以產品包裝更新換代等借口搪塞消費者對于包裝的疑問。
另一種假貨形式讓人難以想象,即膏霜類的護膚品中,只有上面一層料體是真品,下面的卻是假的!這樣導致消費者剛開始使用時,感覺不到和正品有什么區別,從而放下戒心甚至給予商家好評。
還有一種包裝為真、料體為假的假貨。據報道,網絡平臺上常見的買賣高端化妝品的空瓶、空盒等現象,其實就是造假鏈條上的一環!
一位公安執法人員對媒體表示,目前假冒化妝品主要有三大特征:生產和批發源頭多集中在東南沿海日化工業發達地區;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售假逐漸增多,而且很難監控;假冒化妝品的品牌和種類,隨著潮流而快速變化。
基于以上因素,為了健康和安全,消費者不要貪圖便宜,多從商場專柜等正規渠道去購買,才能有力地擠壓假冒化妝品的空間。(韓璐)
(責任編輯 :支艷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