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中秋連休形成八天超級假期,激發了居民的出游熱情。如果不考慮現實因素,你最喜歡的休閑方式是海島沙灘曬太陽、飛去遠方買買買,還是探親訪友陪伴家人?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對全國60個樣本城市開展的《中國城鄉居民出游意愿調查》,第四季度居民出游意愿為82.6%,同比提升3.4個百分點;64.8%的人選擇國慶中秋長假及十月份出游,同比提升9.3個百分點,出游意愿高漲。中長線游、深度游成為居民出游主流。從出游時間來看,出游時間2-3日以內的人群占31.4%,出游時間4至7日以內的人群占48.9%,一周以上一個月以內的人群占17.6%。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城鎮居民在工作日、周末和節假日選擇旅游的比重分別為8.3%、21.9%和34.3%,旅游這種異地休閑方式已成為增長最為活躍的內容。
從攜程平臺上的國內游訂單看,不少國內游線路報名人數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專家分析,度假和觀光目的地都受到旅游者青睞,傳統熱門旅游城市和知名景點依然是熱選,三亞、麗江、桂林等城市,鼓浪嶼、故宮、莫高窟、西湖、上海迪士尼等景區景點預計客流最為集中。因為“一帶一路”的帶動,甘肅、新疆、內蒙古等西部和北方線路今年人氣爆棚,旅游團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不過,并不是只有出游過假日才叫休閑。選擇黃金周選擇“宅”在家的你不出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近日,在本報法人微博“@天津日報”對此發起的調查中,70%的網友選擇“到處都是人,旅游體驗差”選項,10%網友選擇“旅游不是我的菜,沒有興趣”,10%的網友選擇“家鄉美得不輸給景點,‘宅’著比旅游還爽呢”。5%的網友選擇“花錢太多,不值得”選項,5%的網友選擇其他選項,一位新晉媽媽網友留言解釋說,孩子剛出生,太小離不開人。
雖然人們對休閑的重視程度在提升,多數人卻不滿意當下的休閑狀態。具體表現為:一是休閑觀念落后,“主動工作、被動休閑”;二是休閑時間增多,但休閑質量較差;三是休閑方式單調,選擇睡覺、玩手機、發呆的人群仍過大。
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休閑呈“兩增一減”發展態勢:休閑空間不斷擴大、休閑活動日趨豐富、休閑時間持續減少。居民休閑時間、休閑空間和休閑活動選擇或多或少受性別、年齡、收入、學歷、家庭結構等因素影響,呈現出一定差異性。已婚人士受家庭因素制約較大,工作日閑暇時間可能要處理家庭事務及照顧老人孩子,休閑半徑在3公里以外的比例最低,為20.8%;而周末已婚人士帶著家人到離家較遠的地方休閑放松、愉悅身心的需求更大。此外,不同性別的城鄉居民對休閑活動有著不同的選擇特性,如女性的餐飲購物、外出旅游需求明顯高于男性,而對于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類型的休閑活動,男性需求高于女性。
總體上,城鎮居民的休閑活動正在從“消極”向“積極”轉變,休閑活動帶來的消費、養生、健康、文化、社交、教育等經濟社會功能也在不斷增強。(劉暢)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