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話亭無人問津,街頭郵政信箱被當作垃圾箱,自行車立體停車場滯留大量僵尸車,公共衛生間設備損壞使用不便,公共座椅缺腿少背形同虛設……在許多城市,公共設施“有人布設,無人管護”的情況并不鮮見。
越來越多的公共設施趨于爛尾,既影響市容市貌,也給公共資源造成不小浪費。建設現代文明城市,不能任由這樣爛尾的城市公共設施繼續存在與發展下去。
防止城市公共設施爛尾,上海市的做法值得借鑒。為有效利用街頭公用電話亭,上海徐匯區計劃和上海電信合作,在保留公用電話亭原有外形和通話功能的基礎上,加入閱讀元素和智能觸摸屏,把傳統的電話亭改造成“悅讀亭”,對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設。
城市公共設施趨于爛尾的原因多種多樣,對于那些因社會形勢發展而被冷落的城市公共設施,不妨循上海市的管理思路,在“盤活”存量上再多想辦法。對于街頭座椅、公共衛生間、自行車立體停車場等日常使用頻度較高的城市公共設施,想要使之保持健康運營狀態,關鍵還要城市管理者提高公共服務意識與能力,以較強的管理智慧順應形勢發展,進一步完善管理協調機制,用新手段謀求新成效。
(山西 周慧虹)
(責任編輯 :支艷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