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街千巷環境整治的基礎上,今年,東城區的老城保護進入新階段:將全區17個街道劃分成81個一級街區和140個二級街區,分類施策,開展城市更新工作。這是記者從昨天下午閉幕的東城區第十六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了解到的。
今年,東城區將選擇一個一級街區前門東區、一個街道北新橋街道、一個二級街區雨兒胡同,開展街區更新試點。同時,全區17個街道每個街道將選擇一個街區作為試點,開展街區更新。
東城區規土分局局長邵培介紹,街區是指被城市道路所包圍的、具備相對完整城市功能的區域,是城市結構的基本組成單位。街區更新將在對街區的功能、風貌、環境、配套設施等進行全面診斷的基礎上,提出適合本街區的更新策略及任務清單。
街區更新具體要開展的工作包括恢復四合院傳統風貌、騰退修繕文物、視線視廊控制、天際線控制;公共空間改造、功能活力復興、歷史水系恢復、城市防災避險、慢行交通組織、工業遺產利用;補足便民服務設施、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改善住房條件,提高市民生活質量,開展社區營造等。
街區更新注重保護傳統風貌,保護胡同、四合院的肌理,改善居住條件,改善市政基礎設施和便民設施,讓街區更有人情味。同時,注重織補空間,由街巷向兩邊拓展,向院落延伸,推動街區小規模、漸進式可持續更新。在更新中鼓勵多元參與,形成街區自我發展、自我更新的城市有機更新,將從根本上提升街巷品質,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實現老城整體保護的目標。
此前,東城區開展了街區更新單元的劃分工作,同時對街區進行了不同的功能定位。總體上將全區分為傳統平房區和一般建成區。其中,傳統平房區面積約為16.2平方公里,分為繁華商業區、公共休閑區、公共服務區、生活居住區四類。一般建成區面積約為25.6平方公里,分為政務辦公區、金融商業區、公共休閑區、公共服務區、交通樞紐區和生活居住區六類。
“目前,東城區選取了北新橋街道作為街區層面案例、前門東區作為一級更新單元案例、雨兒胡同作為二級更新單元案例開展了示范設計,目前正在研究編制中,已形成初稿。”邵培說,今年,在完成街區更新頂層設計研究后,東城區將進一步合理劃分街區更新單元,出臺街區更新實施意見,在全區推行街區更新工作。每個街道將確定一個重點街區,統籌推進文化傳承、風貌保護、業態提升、便民網點配套等重點任務,打造一批精品院落、精品街巷、精品街區。(記者 于麗爽)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