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雪檸
2018年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的開局之年。市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京津冀三地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協同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三地地區生產總值合計8.5萬億元,其中北京地區生產總值為303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天津地區生產總值為18809.6億元,增長3.6%;河北地區生產總值為36010.3億元,增長6.6%。
結構升級:
河北服務業首次領跑三產
數據顯示,2018年,京津冀地區三次產業構成為4.3∶34.4∶61.3,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北京第三產業占比為81%,天津為58.6%,河北為46.2%。
“從北京情況看,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7.9%。”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行業在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合計達到40.1%,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3%。
天津港保稅區正打造疏解非首都功能產業匯集地,不斷提升招商影響力。據統計,2018年,天津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4.4%和3.1%,均明顯快于全市工業平均水平。
河北2018年服務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5%。與此同時,新動能不斷壯大,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創新驅動:
天津科技領軍企業達55家
北京創新創業蓬勃發展。從創新投入看,2018年1至11月,大中型重點企業R&D經費支出523.8億元,增長16.2%,同比提高4.8個百分點。創業投資聚集科創板和創新性企業,全年新設科技服務業和文體娛樂業企業近9萬家,占全市新設企業近半數。
天津持續推進創新協同,新動能不斷集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線上平臺建成運營,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西青電子城等項目進展順利。與京冀聯合組建了一批創新聯盟,協同開展了一批重大技術創新項目。2018年,天津新增市級科技型企業7900家、規模超億元科技型企業257家,科技領軍企業達到5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00家。
伴隨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河北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明顯。2018年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00家,兩年累計近3000家,是此前歷史總和的1.5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萬家;新增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303個。
民生改善:
三地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2018年,京津冀三地加大惠民增收力度,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北京、天津、河北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2361元、39506元和23446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6.7%和9.1%。
老人身邊1公里就有養老服務驛站、3公里就有街鄉養老照料中心,還能享受“送上門”的居家養老服務。近年來,北京通過構建四級養老服務體系,讓300余萬老人“老有所養”,安享晚年。據統計,2018年,北京建成并營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82家;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用于城鄉社區、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分別增長20.2%和14.5%,高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平均水平。
天津建成老年日間照料中心30個,醫養結合覆蓋95%以上的養老機構;財政支出用于民生領域的占比超過75%。河北新建95家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人均提高5%;財政中用于民生領域的支出達到6163.1億元,增長16.4%。
京津冀加強就業領域的合作共建,共同簽署《京津冀勞動關系工作協同發展協議》《京津冀工傷保險工作合作框架協議》。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