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器人何時走入“尋常百姓家”?
——代表委員熱議智能養老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問題日益嚴峻,養老機器人作為科技賦能養老的關鍵要素,肩負著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與效率的重任。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養老機器人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具身智能的飛速發展,各類靈巧手、伺服馬達、關節等技術的快速進步,正加速推動AI陪伴型機器人走進家庭的步伐?!比珖舜蟠怼⒖拼笥嶏w董事長劉慶峰接受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預測,陪伴型機器人有望在3年左右進入家庭,而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專業護理服務的機器人,大約5年后可走入家庭。
科技領航,養老機器人初顯鋒芒
近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布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IEC 63310《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該標準為養老機器人的設計、制造、測試及認證提供了科學依據,尤其聚焦健康監測、通信支持、生活輔助和移動支持等功能。
“這對全球養老機器人產業的健康規范發展具有引領意義,彰顯了我國在全球智能制造領域話語權的提升?!比珖f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表示。在實際應用中,養老機器人已嶄露頭角。江蘇無錫研發的“大頭阿亮”智能養老機器人,能按時提醒老人吃藥、吃飯、休息,還可播放新聞、協助網購;北京為700多戶老人配備的養老機器人,可呼叫家政服務、緊急呼救;各地養老院也紛紛引入機器人“上崗”。
“當下,大模型已具備多輪對話、指令跟隨、個性化聲音模仿等功能。通過陪伴機器人,不僅能實現用藥提醒、健康指引,緩解老年社會的孤獨感,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作,助力老年人擁有更愉悅、幸福的晚年?!眲c峰表示,未來,隨著陪伴型機器人動作敏捷度的進一步提升,它將能夠承擔端茶倒水、攙扶老人曬太陽散步,甚至為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家庭護理等任務。
政策驅動,助力養老機器人研發
鑒于我國“9073”的養老格局(約90%老年人居家養老,7%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入住機構養老),張云泉認為,家庭和社區養老機器人應成為重點發展方向。
他建議將養老機器人納入國家“十五五”戰略規劃,重點支持遼寧、上海、重慶等地打造產業集群。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手段,降低產品使用門檻,推動社區和家庭養老機器人發展行動計劃,爭取到2030年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養老機器人產業集群和科技創新中心。
“在技術層面,養老服務對精細化、個性化、安全性和便捷性要求極高,這給養老機器人的研發帶來巨大挑戰。”張云泉指出,養老機器人融合了具身智能、情感智能、人工協作等復雜技術,要實現“感知—決策—執行—反饋”的自閉環系統,仍需在廣覆蓋的數據獲取、強大的算力支持,以及人機協作和AI心理學的智能算法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
他建議,在算法上,聚焦大模型支持下的人機交互技術,尤其是針對老年人群體的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以及情感識別與復雜任務AI決策能力,使養老機器人能更好地理解和回應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劉慶峰同樣從政策支持的角度提出建議,他認為,國家衛生健康委應制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進醫療機構適老化改造的實施方案,鼓勵醫療機構借助醫療大模型、智能語音交互和虛擬人等技術,優化多渠道掛號、就醫陪伴、健康宣教、診后隨訪等服務,并將相關適老服務建設完成情況納入醫療機構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他進一步表示:“同時,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將人工智能慢性病管理、診后患者康復管理等成熟安全的服務,納入現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他建議,可由醫保局牽頭,完善去年發布的《康復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中“人工智能輔助”拓展項目范圍,將醫保覆蓋至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的養老康復服務。
人機協同,開啟智能養老新篇
機器人養老時代是否已來臨?劉慶峰表示,機器人產業是科大訊飛極為看好的萬億級未來新興產業,其規模有望超越汽車、工業。早在ChatGPT發布前的2022年1月,科大訊飛就啟動了“訊飛超腦2030計劃”,旨在讓懂知識、會陪伴、能進化、能學習的軟硬件一體化機器人走進每個家庭。
“在科技適老方面,人工智能大有可為?!眲c峰稱,未來社會將是人機協同的時代。線上與線下結合、虛擬與現實結合、人與機器結合,能夠大大解放勞動力,讓人們從事更具創意性的工作。
未來,養老機器人若要“飛入尋常百姓家”,更多人關心的還是價格。“‘人形機器人’走入家庭售價預計在10萬元到20萬元的區間?!睆偷┐髮W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人形機器人”項目負責人劉力政樂觀地表示,未來一定會降到10萬元以內,甚至只需要幾萬元就能擁有“機器人保姆”。
盡管社區和家庭養老機器人能滿足老年人在社交、康養等多方面需求,顯著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但張云泉表示:“‘機器人+養老’只是傳統親情養老模式的補充,并非替代。”展望未來,他期待通過人機協同,構建科技與人性相得益彰的養老新生態。
?。ㄌ飰舻希?/p>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