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
北京適老化改造將落地“百街萬戶”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優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其中包括推進全社會適老化改造等。
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日前,北京市已推出首批9個適老化改造多功能公共樣板間,覆蓋了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石景山、昌平、門頭溝等7個區。其中,海淀、昌平、門頭溝的3個樣板間已建成,其他樣板間將于3月底前全部建成投用。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京要在上百個鄉鎮街道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案例,帶動上萬戶家庭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形成“百街萬戶”的生動實踐。
量身定制更好呵護老年人
位于昌平區天通苑三區街心花園7號的樣板間就在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里,該樣板間是9個樣板間中最大的,面積達200平方米。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樣板間是一個適老化改造的工作站,可以提供入戶評估、改造施工、產品咨詢、金融保險等一站式服務,并嵌入式提供理發、理療、日間照料等社區公共服務。
樣板間為老人量身定制了換鞋凳,一旁的矮柜相當于“隱形扶手”。“首先,它不能太低,太低老人坐下去容易起不來。但是應該多高,每個人是不一樣的。”設計該樣板間的天壇家具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樹勝一邊坐下演示,一邊解釋說。
從一個換鞋凳就能看出,適老化改造需要量身定制。“設計方案前得先入戶評估,由設計師和健康咨詢師一起完成。”張樹勝介紹,既評估老年人的跌倒風險,檢查身體狀況,測試平衡能力;又評估居家環境安全,看看房子有哪些風險,設計時要重點解決。
智能化技術應用滿足多樣化需求
裝配毫米波雷達的設備,可以實時監測老人健康狀況;高度1米出頭的貓眼,讓坐輪椅的老人也能看到外面……在位于甘家口街道三里河路9號院的住建部社區中,一套130平方米的樣板間中,智能化技術應用可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
在首批發布的樣板間中,有許多以智能化技術為支撐的適老化設備。如在衛生間安裝可內外開啟的門、防水背襯板,合理設置扶手位置,浴室柜鏡面傾斜,方便輪椅老人使用;廚房采用下拉式吊柜設計,煙感設備與家電聯動,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75歲的張繼林老人對設計贊不絕口:“換鞋凳量身定制,讓我覺得安全又方便。”另一位老人則表示,樣板間的智能化設備讓她覺得“科技離我們老年人并不遙遠”。
帶動上萬戶家庭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
當前,居家養老的需求仍然在不斷上升,而普通民居的居住環境往往缺乏適合老人養老的功能、設備等,適老化改造公共樣板間給普通人改造適老居住環境提供了參考。
“樣板間將社區服務融入其中,將社區助老功能與樣板間空間相結合,讓空間資源得到更綜合高效的利用。這種深入社區、貼近百姓生活的樣板間,在養老知識普及、適老產品體驗與社區服務方面都能夠發揮巨大的價值。通過讓老年人深度參與,有效消除了他們對住宅適老化改造的陌生感與顧慮,為適老化改造的全面推行奠定了良好基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周燕珉認為,這種模式值得在全國推廣。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發改委將進一步落實國家和北京市相關工作要求,繼續強化以高質量設計為引領,聚焦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居家養老需求,以樣板間場景打造為抓手,撬動適老化改造供需兩端協同升級,推進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的適老化改造向縱深發展。在上百個鄉鎮街道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案例,以點帶面,帶動上萬戶家庭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形成“百街萬戶”的生動實踐,推動適老化改造及關聯產業提質增效,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質。
賴志凱《工人日報》(2025年03月20日 04版)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