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內,100盞路燈散發出琥珀色的光芒,格外柔和。這是專為鳥兒設計的生物多樣性友好路燈,是大山雀和鵲鴝在這座城市中繁衍的“家”。
路燈何以成為鳥兒的“產房”?這源于一個將科技與生態結合的巧思。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毗鄰深圳灣,占地約38公頃,一側是安靜的海灣,另一側是高樓大廈與繁忙熱鬧的都市生活。每天有眾多市民來此休閑散步。
多年前,公園保育員戎燦中在巡園時發現,一只大山雀銜著干草鉆進了路燈通風口。原來,路燈頂部與燈柱主體之間形成一個30度左右的夾角,“聰明”的大山雀銜著枯草、苔蘚、木棉花絮在這兒筑了巢。經過排查,14盞路燈的燈柱里都有大山雀的巢穴。
“大山雀和鵲鴝都是洞巢鳥,沒法自己啄洞,只能靠天然樹洞安家。城市公園天然樹洞稀缺,路燈的通風口成為它們臨時的窩?!比譅N中說。
這帶來了隱患。一方面鳥巢并不絕對穩固,巢材掉落,鳥巢有傾覆風險。另一方面,搭建在燈柱內部的鳥巢,一遇雨季,雨水附積,也會引發線路短路斷電。
驅趕鳥兒是最簡單的做法。但戎燦中和公園管理團隊卻做了另一種選擇——重新設計路燈?!俺鞘?,不僅是人類的棲息地,也是鳥兒和很多小動物的家。我們想把它當作一項生態課題來研究,探索如何在城市為鳥兒營造適合的環境。”戎燦中說。
從2023年開始,查閱文獻、實地調研、開展大山雀與鵲鴝生態學研究……經過近一年時間,最終他們自己設計出一款新的路燈,拿到兩項專利,并聯系燈具廠家制造了出來。
如今,100盞“鳥巢路燈”在公園落地,在燈光光源上,選擇590納米波長的琥珀色燈光;結合大山雀與鵲鴝過往巢址選擇規律,科學設置路燈位置,對其中40盞路燈加掛可拆卸的巢箱。
“我們還與中山大學生態學院合作,在巢箱內設置了攝像頭,監測巢箱內的溫度濕度,研究洞巢鳥在巢箱內繁殖的微氣候,為進一步研究提供數據?!比譅N中說。
在深圳,呵護鳥兒的探索不止于此。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一直在城市細節中為鳥兒構筑友好生存空間。
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數以萬計的鳥類會在深圳灣越冬停歇。這段時間,深圳的公園大多在23時閉園后關燈,確保夜間處于黑暗狀態,呵護鳥類休息。部分大廈外側玻璃幕墻貼有防鳥撞波點貼紙。為避開紅樹林核心地帶,濱海大道建設向北調整了260米,體現了生態優先的建設理念。
據最新數據顯示,深圳已記錄自然分布的鳥類78科429種,包含黑臉琵鷺、小青腳鷸、黃胸鹀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15種。今年,深圳市還印發實施《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劃(2025-2035年)》,專門將鳥類保護納入相關專項規劃。(周穎、梁希之、王豐)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