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在手機上打算訂一張火車票。選好時間和車次后,我還沒考慮好,頁面就顯示已經免密支付成功,扣費66元。好在經過溝通,平臺補償了電子券,但這免密支付肯定有漏洞。”提起前兩天的一次訂票經歷,南京市民陳女士仍有些憤懣。
陳女士的事例并非個例。日前,針對公眾關注的免密支付安全問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在其官網重磅發聲,從支付服務主體和用戶兩個角度提出倡議,進一步規范“免密支付”業務開展,為“免密支付”加上一道“安全鎖”。
尷尬:“免密支付”看似便捷卻藏安全隱患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免密支付”成了不少人的支付首選。
所謂“免密支付”,即不需要密碼即可完成支付,是部分支付平臺或應用為提升支付便捷性而推出的一項功能。用戶開通該功能后,單筆交易金額在一定限額內可實現直接扣款,大幅縮短了交易時間,提升了用戶的支付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商戶提高了結賬效率和客流周轉率。
與此同時,“免密支付”若被不法分子利用,也有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給用戶造成資金受損。
11日中午,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輸入關鍵詞“免密支付”,頁面隨即顯示有4.5萬多條與此相關的投訴記錄,投訴內容包括二手平臺購買游戲裝備被“免密支付”、平臺不配合解約“免密支付”以及“免密支付”亂扣費等,發生的場景絕大多數集中在電商平臺、會員開通、二手平臺等。
記者注意到,在網友的投訴案例中,部分涉及老人和孩子。例如,有未成年人未經家長同意在直播平臺使用“免密支付”,也有老人不知在何時被開通“免密支付”功能,發現時賬戶已被盜刷近千元。
對此,江蘇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蔣昭乙認為,“免密支付”功能開通步驟不嚴謹、太過簡單甚至“隱蔽”,一旦開通便可直接消費,不需要進一步驗證,這是其帶來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其次,“免密支付”雖設置了單筆支付上限金額,但支付頻次不設限,高頻盜刷也可能給用戶帶來較大經濟損失;此外,部分平臺或應用在取消“免密支付”方面沒有盡到明確的途徑告知義務,造成開通容易取消難,由此產生投訴和糾紛。
倡議:審慎為老年人開通“免密支付”功能
如何更好地消除“免密支付”的安全隱患?日前,作為對此的呼應,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一份關乎支付行業規范發展的重要倡議。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表示,一直以來,“免密支付”在提高支付便捷性的同時,其所伴生的安全與盜刷風險、授權容易取消難等問題也引來市場關注。發布倡議,旨在強調“免密支付”業務的健康發展需要行業與用戶共同努力,筑牢支付安全防線。
記者注意到,該份倡議從支付服務主體和用戶兩個角度分別提出倡議,前者重在規范授權管理、提供限額管理功能,后者則強調應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針對支付服務主體,倡議提出,支付服務主體應進一步加強“免密支付”業務安全管理。其中,在用戶開通環節,應嚴格審核用戶身份信息,通過顯著頁面完成用戶開通意愿確認以及“免密支付”協議簽訂,杜絕默認開通行為,充分保證用戶開通“免密支付”業務的選擇權和知情權。倡議強調,支付服務主體應全面評估老年人的風險偏好和業務承受能力,以顯著方式展示業務核心條款,審慎為老年人開通“免密支付”功能。
在防范資金損失風險方面,倡議提出,當用戶的交易模式與日常消費習慣發生不符等異常情況時,支付服務主體應及時進行攔截或二次驗證。
針對個人用戶,倡議強調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尤其要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定期檢查免密支付簽約情況,關注交易提醒,發現異常及時凍結或關停賬戶。
蔣昭乙也表示,對于個人用戶來說,一定要強化賬戶安全保護,定期檢查相關授權應用,同時要養成定期對賬的習慣;對于平臺來說,應強化商戶管理的規范性,依據商戶的經營情況、信用情況等來合理確定是否為其提供“免密支付”功能服務,并合理設置對應的交易限額,進一步防范“免密支付”的安全隱患。
提醒:消費者應養成定期核對賬單的好習慣
“‘免密支付’功能的開通,初衷是提升用戶體驗,方便支付,但現實是,確實有不少消費者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免密’,甚至因此遭受經濟損失。”江蘇聯盛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曙光說,他接觸過與“免密支付”相關的糾紛,絕大多數與“被免密”有關。
他告訴記者,去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重點細化了經營者義務,對在自動續費等新支付領域產生的新問題也有細化規定,這有助于引導經營者合法合規提供免密支付等服務。
“想要避免被消費者詬病,平臺或App在追求支付便利化的同時,應確保消費者能清晰知曉且自由選擇相關服務,同時還應優化支付功能的開通和關閉流程。比如,在跳出提醒開通‘免密支付’頁面的同時,平臺還應進一步讓用戶提供相關支付密碼的驗證流程,這樣能有效避免出現因誤點而開通的情況。”吳曙光認為,平臺、商家都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醒目的方式明確告知消費者免密支付、自動扣款等支付方式的開通條件、風險及關閉方式,有關部門也應健全監督治理機制,推動行業自律,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與良好的市場秩序,共同營造一個安全、高效的支付環境。
他進一步提醒,如果消費者是主動開通“免密支付”等功能,一定要定期核對賬單,確保每一筆都是自己的真實消費,防止賬戶資金被盜刷。
(審核:歐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