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收藏算生活消費嗎?買到“星期寵”怎么辦?
以案說法 消費者應該怎么維權
3·15即將來臨之際,市一中院聯(lián)合市消協(xié)共同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件審理情況,并通報典型案例。2024年以來,市一中院共受理消費者權益保護類糾紛486件。
5888元的收藏銀元是假的嗎
王某是某二手交易網(wǎng)絡平臺銷售個人。2021年11月29日,李某通過該二手交易網(wǎng)絡平臺向王某購買了一枚封裝收藏銀元,價款5888元,甲鑒定公司出具了鑒定證書;商品介紹頁面顯示“評級幣真假無憂”字樣。李某支付貨款購買銀元后,又委托甲鑒定公司進行復檢,復檢結果顯示無誤。2023年,因李某購買的其他銀元在交易過程中委托甲鑒定公司出現(xiàn)鑒定結果不一致的情況,于是李某將該枚銀元委托其他兩家鑒定公司進行鑒定,鑒定結果為真實性存疑。李某遂起訴王某,要求退貨退款。
法院經(jīng)過審理認為,古董、工藝品等商品屬收藏品交易,該領域存在特定交易習慣,即買賣雙方對商品的材質、年代等相關要素不作明確約定,通過實物查看自行判斷商品價值,雙方達成交易合意。案涉商品為收藏銀元,銷售方在銷售頁面承諾通過鑒定評級和確保真實性,即應當承擔相應的質量瑕疵擔保。現(xiàn)不同鑒定機構針對同一商品提出不同的鑒定意見,案涉商品真實性是存疑的。經(jīng)人民法院調解,雙方自行達成調解協(xié)議,王某退還李某70%貨款,李某退還案涉商品。
法官點評:傳統(tǒng)上,古董、工藝品等收藏品交易不同于普通商品買賣,其交易價格往往是由交易者個人對標的物的認可或喜好程度并同時參考市場認可度決定的,收藏品交易中亦存在著“現(xiàn)場看貨、買定離手”等交易習慣,故而不屬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生活消費。法官提醒,購買收藏品時應憑借自身的認知能力,盡可能通過對實物鑒賞分析,充分判斷標的物的內在品質后再決定是否交易。同時,如果銷售方對藏品的年代、質量、成新度等進行了承諾,也要妥善履行相應的責任。
兩萬七的寵物羊駝死亡誰負責
2023年5月4日,王某從某畜牧公司處購買羊駝一只并支付價款27000元。10日后,王某向某畜牧公司反饋羊駝吐白沫問題。5月19日,王某將羊駝送至醫(yī)院檢查,胃內有異物,懷疑腸梗阻。后雙方多次溝通,畜牧公司提供了換貨方案,但王某情感上不舍故未更換。2024年1月24日,羊駝確診為胃腸道梗阻,經(jīng)治療發(fā)生醫(yī)療費用12870元。后羊駝于4月19日死亡。王某向法院主張自己的費用。
法院審理認為,首先,羊駝雖為動物活體,但仍屬于買賣合同的標的物,某畜牧公司作為出賣人負有法定瑕疵擔保義務。其次,該某畜牧公司在交涉過程中積極應對,亦曾提出更換方案,系王某未同意更換方案而產生了進一步的損失和支出。法院遂判決某畜牧公司退還羊駝購買款10000元并賠償醫(yī)療費損失10000元。
法官點評:不同于一般的買賣交易,寵物消費的標的物系活體性質,消費者追求的是情感價值,因而更加關注寵物的健康、外觀、品種等。但此類消費市場尚不規(guī)范,容易出現(xiàn)“星期寵”等問題,一旦涉及糾紛,又存在寵物病因認定難,消費者索賠難的問題。因此,消費者在交易前應當要求商家提供檢驗檢疫報告或疫苗接種證明等材料,購買后如發(fā)現(xiàn)寵物出現(xiàn)異常要及時與商家進行溝通或盡快前往寵物醫(yī)院檢查治療,避免延誤病情造成財產及情感雙重損失。
常健 白俊哲 隋英英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