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全國多地出現高溫天氣,上門進行美甲美睫、做飯保潔等到家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市場升溫的同時,從業者技能參差不齊、服務環境保障難、定價標準模糊等行業痛點暴露。專家呼吁應進一步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保障立法、推動上門服務類從業人員職業技能認定,讓上門服務更好引才留人,讓市場“熱”得更規范、長久。
電話溝通時間地點、上門確認客戶需求、當面設計服務方案……8月4日早上9點,河南鄭州的美睫師陳香走進位于該市某小區的顧客家中,開始了當天第一單上門美睫服務。
“大熱天不想來回跑,再加上假期需要在家上網課,不方便出門太長時間。認識的美睫師可以上門服務,我經常叫她來家里做美睫。”陳香的客戶小趙表示,上門服務節省時間,非常方便。
美甲美睫、家電維修、做飯保潔……隨著夏日氣溫攀升,不少上門服務業也日漸“升溫”,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成為這一領域的從業者。
記者采訪發現,上門服務行業在火熱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服務環境安全難以保障等問題。對此,專家建議,應進一步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保障立法、推動上門服務類行業職業技能認定,讓上門服務更好引才留人,讓市場“熱”得更規范、長久。
高溫“催熱”上門服務
“現在每天都有近20個客戶前來咨詢,業務量大幅增加。”北京市東城區家電維修師傅馬現衛告訴記者,夏日氣溫高,空調等電器使用頻繁,容易出現故障,上門維修迎來高峰期。
除了電器維修,上門做飯、上門美甲美睫等也成為近年來上門服務的熱門領域。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廚師上門O2O(線上引流線下消費商業模式)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5.4億元增長至11.9億元 ,預計今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7億元。
來自重慶的魏梨目前在北京專職從事上門做飯服務。“我按照菜量收費,一天能接6單左右,每單價格在68~128元不等。”魏梨表示,經過一年多的積累,自己目前已經有了穩定的客戶和收入。
“每年5月后就是美甲行業的旺季,但天熱了以后大家不愿意出門,不少客戶會選擇上門美甲。”河南鄭州的上門美甲師周閃閃入行已經有5年的時間,目前她通過個人的社交平臺賬號接單,客戶以回頭客為主,基本每天都有穩定的單量。
在上門服務行業中,除了像魏梨、周閃閃這樣的個體戶,還有不少平臺、企業。“工作內容是負責做家常菜,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7點,中間休息2小時,月收入穩定在7500~8000元。”北京一家上門做飯機構的負責人介紹,通過機構接單,從業者不用操心客戶和訂單問題,收入相對更穩定。
行業存在多重痛點
“做上門業務時,我最擔心的是安全和衛生問題。”周閃閃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某次穿短褲去一位衛生條件較差的客戶家服務后,發現自己得了皮膚病。“從那以后,再去做上門業務時,我都會盡量穿長袖長褲,做好自我防護。”周閃閃說。
如何讓顧客放心、減少糾紛,也是不少上門服務者的關注點。從業10年的陳香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上門服務法則”:“上門主動穿好鞋套、備好酒精等消毒工具;服務時盡量選擇客廳這類私密性較低的場所,全程不離開顧客的視線范圍,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還有多位不同領域的從業者反映,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是當前各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上門做飯幾乎沒有門檻,只要你自認為做飯好吃就可以開始接單”“上門美甲美睫行業沒有統一的、由國家認定的技術職稱標準,只要對自己的技術足夠自信就可以直接上崗”……
相比于個人從業者,家政公司、中介機構在職業技能把關方面相對更有保障。記者以應聘者身份咨詢了多家中介機構,對方均表示:“通過面試的員工會接受專門的學習培訓和跟崗實踐,以確保服務質量。”
然而,由于中介分成太高,不少從業者還是會選擇自己接單。“自己接單時薪至少能達到80元,而在中介機構,時薪則是30~40元,低了一半。”魏梨說。
此外,服務定價方面也存在標準模糊的情況。“有些維修問題通過線上視頻就能給客戶進行診斷解決,有的同行卻會故意上門收取高價維修費。”馬現衛說,家電維修專業性強,顧客往往分不清收費是否合理,“有時候被坑了都不知道”。
讓上門服務“熱”得規范、長久
“目前,上門服務行業中存在的勞動關系比較復雜,在實踐中難以統一進行認定和管理。”北京策略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張燁陽分析,企業或平臺與從業者之間,有構成勞動關系的,也有形成勞務關系的,還有從業者以個體身份自行繳納社保、通過平臺接單的情況。
據了解,目前我國對勞動者的技能認證體系,形成了“國家職業資格目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雙重保障。202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也包含了整理收納師、長期照護師等部分與上門服務行業相關的職業。“隨著新的職業形態不斷出現,相關認定制度還在進一步拓展其外延。”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建峰說。
針對服務環境不確定性高、上門服務容易引起糾紛的問題,張燁陽認為,有從屬企業的服務人員應簽訂勞動合同,保留工牌、考勤記錄等勞動關系證據。“對于個體勞動者,應當做好服務記錄,購買商業保險等,加強自身保障、降低服務風險。”張燁陽說。
“從長遠來看,針對包括上門服務行業在內的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體系的完善是夯實權益保障根基的關鍵。”沈建峰表示,目前,勞動監察部門等已推出相關政策文件與實踐指引,為這一群體初步構建起針對性的權益保障框架。
“上門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通過立法完善制度框架,也需要平臺主動建立更健全的權益保障機制。”沈建峰表示,平臺內部應建立起更完善的勞動者權益保障和沖突調解機制。通過法治先行、多方協同,才能讓上門服務“熱”得規范、“熱”得長久。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