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我們被評為‘最佳旅游鄉村’了,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非常激動,這是對我們發展鄉村旅游的認可,歡迎各地游客來我們村游玩”……前不久,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千垛鎮東羅村獲評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的喜訊傳來,全體村民興奮不已。2017年,興化市政府、南京萬科、東羅村村集體三方攜手,采用“地方政府+社會資本+村集體”的合作模式,打造“碧水東羅”品牌,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由此開始,東羅村一路斬獲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最佳旅游鄉村”等多項殊榮,昔日靜謐水鄉奏響了鄉村振興樂章。
保護傳承雙遺產
東羅村位于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興化垛田”范圍內,東鄰千垛花海景區,西接李中水上森林景區。村內水系交織,河道碧波蕩漾,垛田斑斕如畫,人、水、垛和諧共生,至今依然保留著垛田傳統耕作技藝和“垛上水村”原始村落風貌。
“我們深知雙遺產的重要價值。”東羅村黨總支書記羅國康介紹,“近年來,東羅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保護并活化利用雙遺產。我們根據《泰州市垛田保護條例》《興化垛田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規劃》,實施水生態修復、濱水景觀打造等工程,定期清理河塘溝渠,清理農業廢棄物;‘針灸式’改造原有建筑,使垛上水村的原貌得以保留,建設了‘東羅秋實’展覽館。同時,我們還制定村規民約和獎勵措施,加強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
如今,游客走進東羅村,可以在“東羅秋實”展覽館了解當地村民“與水爭田”的智慧與辛勞,也可以在村民大食堂里品味地道的興化早茶、蟹黃湯包、平旺湖白絲魚,還可以在紅磚青瓦、極具年代感的東羅大禮堂里觀看民俗演出……
“以東羅大禮堂為例,這座由村中老廟改建而成的建筑,原是村民開會、看電影的地方。我們在保持建筑特色的基礎上,對其內部結構進行改造,現在的大禮堂不僅是村莊規劃和特色農產品展示空間,還會不定期邀請團隊前來演出,成為村民、游客共享的公共文旅空間。”羅國康說。
南京游客陳靜不久前在千垛花海景區游玩后驅車來到東羅村。她說:“以前我只知千垛花海的盛名,這次來到東羅村之后,發現這里不僅可以看到特色垛田,還能體驗村民‘垛上安居、水中耕耘’的生活,真是個寶藏鄉村!”
碧水東羅體驗新
依托垛田農業文化、水鄉特色建筑文化、飲食文化等資源優勢,近年來,東羅村著力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配套,引入專業團隊打造“碧水東羅”品牌,培育出“耘朵”民宿、“幾木”咖啡館等新業態,并策劃開發了“八十八倉”“壹禾壹斗”等特色文創品牌,豐富了游客的鄉村旅游體驗。
在村南,三面環水的“耘朵”民宿頗具特色,建筑風格是泰州民居的青磚黛瓦、硬山式屋頂,前院連接著田園小徑,后院可飽覽湖景垛田。南京萬科“碧水東羅”項目運營負責人蔣威介紹,民宿所在的位置就是一個典型的垛子,民宿融合傳統水鄉元素與現代設計,游客入住后,便可進入“依垛而居、枕水而眠”的田園生活。節假日及春季旅游旺季,民宿的25間客房常常一房難求。
為讓游客進一步體驗水鄉文化,東羅村還打造了“水上集市”,還原多年前當地銷售農產品的場景。每當集市開市,就能看到數條滿載新鮮水產、時令蔬果的搖櫓船停靠在村里的河道上,身著藍印花布衣衫、頭戴紅色方巾的船娘化身“主理人”,站在船上向岸邊游客介紹產品。雙方挑選、問價、議價,一切都在水上進行。
羅國康告訴記者,以前村里沒有通公路,村民勞作、生活出行全靠農船,購物也是在船上。現在雖然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但大家仍想再現這根植于“垛田水鄉”獨特地理與人文底蘊的生活場景,向游客展示“垛岸種菜、水中行船、河里捕魚”垛田生態系統的同時,進一步帶動農產品的銷售。
除了傳統的生活風貌,東羅村的旅游新業態也層出不窮,村咖、研學基地等適合年輕群體、親子家庭的項目不斷涌現。村民高慶英2022年結束了10年“滬漂”生活,回到家鄉經營起“幾木”咖啡館。“節假日的時候村里游客很多,我們的咖啡很受歡迎,一天最多能賣90多杯。回到家鄉工作后,幸福指數更高了!”高慶英說。
奏響鄉村振興曲
秋日的午后,村民食堂的負責人羅忠瑤忙著收拾桌面,寶芳商店的經營者羅寶芳熱情接待著游客,還有幾名年邁的村民坐在院子門口閑聊……“以前,鄉親們早出晚歸,有的早上4點就要出門勞作,現在在家門口就有了收入,日子越來越好。大家到其他村子走親訪友,別人一提到東羅村滿眼都是羨慕,鄉親們也非常自豪。”羅國康說。
變化的背后,是“地方政府+社會資本+村集體”的合作模式持續為東羅村注入內生動力。羅國康介紹,在這種模式下,村集體與南京萬科合作,借助企業資金和運營優勢,規避不專業的問題,村民則通過土地、房屋入股,從鄉村旅游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共同參與旅游項目的開發、運營與服務,實實在在地共享發展紅利。2024年,東羅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萬元,同比增長8.1%,從事旅游及相關產業的村民有200多人。
羅寶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的寶芳商店已經營了十多年。商店最初只是面向村民銷售一些生活用品。后來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外地游客多了起來,羅寶芳一邊種地,一邊經營商店,還會參加水上集市,售賣自己種的興化龍香芋。
“水上集市很受游客歡迎,我一天最多能賣近千元的產品。”羅寶芳高興地說,現在,她家的平房變成了樓房,她和丈夫經營起農家樂、民宿,孩子也從上海回到村里工作,生活越來越幸福。
(審核:歐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