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真不光是錢的事兒
全面二孩開閘,誰積極誰躲閃?
70后雀躍:“70后非獨”是二孩政策的最熱烈響應者,盼來“生育權利”的他們覺得“終于等來了春天”。
80后冷淡:“生吧,養不起,不生吧,一個娃又感覺太孤單”,“80后”陷入一場拉鋸戰,內心充滿無力感。
50后著急:421家庭格局被打破,雙方父母邊鼓敲得震天響,更有“50后”家長許諾,生下二孩獎勵10萬元。
生還是不生?無數中國家庭在天平的兩邊游走,難做決定。
去年11月13日上午,39歲的張妍走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大門時,長吁了一口氣。她終于可以做出決定了。跟她并肩而行的丈夫胡丹情緒明顯有些低落,聲調低沉地說“不生就不生唄。”
張妍說,有半個月時間了,二孩成為她和丈夫日常交談的關鍵詞。每一次大家庭聚會,也是三句話不離“生不生”的話題。如今,所有的糾結,終于可以因為一個“很難懷孕”的診斷而畫上句號。
同樣糾結的,還有山東“80后”周航。今年36歲的周航,已經是一個6歲女孩的父親。“過去是政策不允許,好不容易盼著政策允許了,我們夫妻卻不敢給大寶這個禮物了”讓他左右為難的是,如今父母都快70歲的人了,等二寶生了,誰來帶?
生不生二孩,各有各的糾結。一起來聽聽家有二孩“過來人”是怎么看的。在他們眼里,要二孩,夫妻先要過“六道關”。
第一關 身體關
再懷孕有風險有的媽媽崩潰了
二孩對于媽媽的影響不僅在懷孕生產時,有的媽媽生完老二后,精神一度崩潰。現在每天看著兩個兒子幸福滿滿的山東人樂樂,在剛生完老二后出現嚴重的失眠,有一點兒聲音有一點兒光亮都睡不著,窗簾必須拉得嚴嚴實實的。“那段時間,每天天一黑,我就在腦子里問自己,今晚能不能睡著覺?”
剛生完老二那段日子,她的體力恢復得相當慢,出現嚴重的自我否定。“生完老大,我帶著他到處玩兒,但到老二時,剛開始都帶不動了,覺得自己很沒用。”
第二關 照顧關
家里老人70歲了,還有一身病
“生老大時,爺爺奶奶還能幫著看看,但現在兩個老人都70多歲,能照顧好自己就很不錯,看孩子不敢指望他們了。”浩媽生老二后辭職當了家庭主婦,每天早晨開車帶著老二送老大上學,回家照顧老二、做家務,放學再帶著老二接老大。“原先也想過找個保姆,但后來發現不現實。”
一些為了支持兒女們工作而堅持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也承受著極大的壓力。“閨女去年生了個男孩,一男一女,兩個孩子,我們也替她高興。”65歲的老杜,今年和老伴兒一起住到了女兒家,幫著照看兩個孩子。
“我們兩個老人,本身也是糖尿病、高血壓的一堆病,但是不能把自己當病人,也不敢病,兩個孩子已經照顧不過來了,我們兩個再生個病,讓孩子爸媽怎么辦”?過來人說要二孩,夫妻先要過“六道關”
第三關 成本關
“有了老二,老大興趣班停了”
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的于先生,現在已感受到兩個孩子帶來的快樂。但在花錢這個事兒上,于先生坦承,生二孩一定要有經濟基礎,花錢太多了。
于先生說,生老大的時候,在錢上沒什么感覺,就是少買幾件衣服的事兒,但有了老二后,明顯感覺每月錢花得嘩嘩的。以前一個娃喝奶粉,一個月600元錢,現在是1200元錢,還有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花費,現在一個月差不多2000多元,“以后孩子長大了,教育類投入肯定更大。”
“剛有老二那兩年,是因為老二年齡小、出不去,這兩年老二也上幼兒園了,能出去了,但出去還是少,錢是挺重要的因素。”琳媽說,“現在老大的特長班也停了,沒有時間接送是一方面原因,多少也考慮到錢的問題。”
第四關 老大關
小學生成立“反弟弟妹妹聯盟”
不少父母生老二,是想給老大添個手足,可是老大想不想要這個伴,就不好說了。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我們班有些孩子悄悄成立了反弟弟妹妹聯盟。”在山東青島市一所小學四年級擔任班主任的王老師說,前段時間,她發現班里有七八個孩子經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后來找了個孩子一問才知道,他們搞了個反弟弟妹妹聯盟。
王老師說,這些孩子的父母都提到生弟妹的事兒,他們都不太情愿。有的孩子對弟弟妹妹從一開始就不歡迎,有些痛痛快快答應的老大,等弟弟妹妹真正來到身邊時,臉也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