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面長期來看,中國政府對中國公民保證養老金發放是沒有問題的”,“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中外記者時,鄭重做出“安民告示”。
李克強總理的“安民告示”,基于我國的“家底”:“我們去年養老保險收支結余3400多億元,累計結余34000多億元,我們還有全國的社會保障基金儲備16000億元沒有動,同時還能夠劃撥國有資產來充實養老基金。”
李克強總理的“安民告示”,給全國老百姓吃下“定心丸”,給地方和企業刻下“定盤星”:“在國家規定的統一框架下,可以給地方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階段性地、適當地下調‘五險一金’的繳存比例是可以做的。”
當前,我國社會保險包括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下調社保費率,事關企業和個人減負,也事關社會保障工作的平穩運行。下調目的,按照李克強總理的話說,“總的是讓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從長遠考慮,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這是“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明確方向。而這項改革早已開始“試水”。2015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分兩次先后要求下調失業險費率,以及工傷險、生育險費率,社保“五險”費率由41%降低到39.25%,總降幅為1.75%。據測算,每年可為企業和職工減負670億元左右。

未來5年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的空間在哪里?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39.25%社保費率中,養老保險和醫保占36%左右,確實是今后降低費率的挖潛空間。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是中央提出的要求,也是廣大企業的呼聲,并且也列入政府的工作計劃。但是,由于費率調整涉及因素較多,具體什么時候能降、能降多少,暫時還無法預計”。

降低后將如何化解支付壓力?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劇,各項社保待遇水平持續提高,社保基金收支平衡面臨壓力。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報道,要降低社保費率,至少還要過三道難關。
一是全國統籌。目前我國社保基金以省級統籌為主,不能在全國范圍內調劑,各地基金結余不均衡,地區間費率高低差異明顯。有代表認為,加快社保全國統籌的進度,降低城鄉、區域差別,有助于解決一些地方收支壓力。
二是征繳擴面。較低社保費率,短期內會遇到總收入增長緩慢的矛盾。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日前介紹,目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已覆蓋8.5億人,距離10億人的應覆蓋目標還有15%左右的空間。有代表建議,應鼓勵多繳多得,讓社保基金活起來,提高收益率。
三是國有資本劃歸。一些代表委員建議,國家財政應加大對社保基金尤其是養老基金的投入,用中央財政預算列支,包括部分央企上繳利潤和出售國有股權收入,以補充資金缺口。

三大關鍵方案有望出臺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預算報告和“十三五”規劃提出,制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辦法、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出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金維剛表示,這三項方案都已列入有關部門今年的工作計劃,但從出臺方案到正式實施,還需要過程。

降低社保費率≠下調社保待遇
2月26日,人社部表示,我國社保制度面臨長期基金收支平衡風險,需要保持一定的費率水平,下一步將研究落實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的工作思路。
降低社保費率,社保待遇會降嗎?
金維剛表示,“五險一金”的適當調整,只是在籌資方面適當降低單位或者是個人的費率,但是不會因此降低個人能夠享受的待遇,特別像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目前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來確保“五險一金”的支付。尤其是在有些地方出現基金收支不平衡時,由財政予以補助,這方面其實不會影響到普通民眾的待遇。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唐鈞也曾表示,調整企業和個人的社保繳費水平,不是說要下調社保待遇,也不一定要下調整體社保費率,而是倡導政府承擔更多責任。2015年,我國財政用于社會保險的支出不到8%,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在總繳費水平不變的前提下,財政多支付一些,企業和個人的壓力就可以小一些。
3月1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加快社保制度創新、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給出下調社保費率的“指南針”,方向已很清晰。(唐述權 楊文全)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