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昌2月8日電 題:助“銀發族”再就業 專家稱可借鑒國外經驗
中新社記者 蘇路程
50歲出頭的王強相貌俊朗,有著1.73米個頭的他看上去身強力壯。在外漂泊了多年的他想在南昌市找一份保安或者倉儲員的工作。然而,7日,在江西南昌市人才市場轉了一上午,王強都沒有找到“東家”。
“企業招聘有年齡限制,同一個崗位企業寧愿要年輕人。”看著手上的一沓招聘簡章,王強感慨找工作較難,“重新學習技能但時間不夠,等學會了又更新了新技術。”
7日,江西省會南昌舉行丁酉年春節后首場萬人招聘會。
“我們這次提供的工作崗位包括作業員、品保、儲備技術員等,年齡限制在16至45周歲。”一家上市公司招聘專員王明良告訴中新社記者,“年輕人到外面尋求更好機遇,中老年人有經歷但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差。”
為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63歲的“銀發族”李春生(化名)節前節后已經輾轉走了幾個人才市場。“雖然年紀大了、文化水平不高,但愿意吃苦。家里人多,退休工資遠遠不夠生活開銷。”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橫亙在眼前的一道現實難題。中國民政部2016年公布的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億人,占總人口16.1%。
隨著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銀發族”就業難等問題日益引起關注。
中新社記者檢索發現,為鼓勵老年人就業,日、韓等國都制定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強調企業有義務雇傭老年人,并不斷完善相應的政策。
“解決中老年人就業難問題要從政府、企業、求職者自身三個方面下手。”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除了求職者要拓展個人就業思路和觀念外,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要轉變用人觀念,加強社會責任感,在力所能及情況下,提供諸如保安、宿管、保潔等崗位。
此外,麻智輝還認為,政府要加強為中老年人提供職業培訓,提供一些公益崗位,組建服務團隊保障中老年人權益,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支持中老年人再就業。(完)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