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者熱議發展觀念轉變——
走出中國特色城市發展之路

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未來是緩慢下降的,要讓趨勢相對平緩或者有所上揚,必須靠改革。重點是推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其中特別強調兩個因素:一是勞動參與率,否則勞動力穩定供給就得不到保障;二是全要素生產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都需要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實現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 蔡 昉
一些地方的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系統被肢解了,比如用大江大河的治理辦法來代替城市的河流濕地管理,用人工造林的模式來代替城市的園林,用工業區的模式來代替城市的肌理。需要注重空間系統性,從剛性轉向彈性城市,從關注城市本身轉向城市群和城鄉協調發展。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 仇保興
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離不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前城市政府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有本地戶籍的人口,其實應該調整為服務所有納稅人。因為不管戶籍在什么地方,不管繳納什么樣的稅,只要生活在一個城市都給當地政府貢獻了一份稅收,就有權享受其提供的公共服務。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高培勇
發展三四線城市,相應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醫院和學校建設等都要進行投資,避免低水平發展、高水平污染,并將優質公共資源特別是高等教育和醫療資源進行適當傾斜,實現均衡配置。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 潘家華
相互信任影響個人和整個社會的宜居性,信任度高意味著人們感覺到安全。相對平等的社會容易建立信任關系,而不平等的社會是社會分離器。所以,我們要建設更平等、更公平的城市社會,這是實現城市宜居的重要內容。
——國研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 侯永志
城市更新
廣廈千萬間 百姓俱歡顏
浙江寧波市市長 盧子躍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棚戶區和危房改造,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我認為,危舊房既是城市的一道“傷疤”,也是城市有機更新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嚴重影響城市形象和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危舊房改造是一項民心工程、安全工程和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在城市危舊房改造中,主要面臨“三大三難”困境,即資金需求大、涉及面大、改造規模大,拆遷安置難、多方利益平衡難、群眾滿意難。群眾對安置周期、安置形式和安置質量最為關注。借國家加快棚戶區改造的東風,寧波市率先將成片危舊住宅區列入改造范圍,邁開安居圓夢的堅實腳步。
破解“三大三難”,解除危舊住宅風險“警報”,要做到“三堅持三統籌”。一要堅持危房改造與基礎設施配套相結合,確保道路交通、通信供電、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項目同步使用。二要堅持危房改造與綜合治理相結合,綜合解決居民的住房、就業、救助、社會保障等問題。三要堅持社區建設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切實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以及不可移動文物,提高居民的綜合素質、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危舊房是政府和百姓的一塊心病,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努力統籌好局部改造與整體效益的關系、短期安置與長期樂居的關系、個人利益與城市發展總體福利的關系。
一是搭建多元資金籌措機制,打通社會資金和政府投入互動大通道,解“資金之渴”。資金是危房改造的“燃料”,危改首要任務是創新投融資機制。要加快推廣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新模式,構建多元化棚改實施主體,打通社會資金和政府投入大通道。截至目前,已啟動改造164萬平方米,其中完成簽約101萬平方米,努力讓老百姓舊房換新房、危房換安全房、小房換大房。
二是搭建貨幣化安置新機制,打通安置房與商品房流動大通道,解“庫存之危”。貨幣化安置是縮短安置周期、節省過渡費用、消化房地產庫存的“利器”,受到被拆遷戶青睞。寧波還將庫存商品房、二手房、安置房、保障房等統一納入危改安置房源,縮短了安置周期,有效消化房地產庫存。截至2015年底,寧波市城市危舊房改造貨幣化安置比例超過80%。
三是搭建民主競爭機制,打通群眾主導和政府服務共振大通道,解“效率之困”。群眾民主參與是提高拆遷效率的根本之策。要充分尊重民意,引入競爭機制,化被動為主動,運用“互聯網+”推進“陽光征收”,破解信任和效率之困。
四要搭建網格化監管機制,打通安全監管和房屋保險銜接大通道,解“風險危機”。要打造危舊房安全監管“顯微鏡”,因地制宜實施解危計劃。要創新保險服務,將房屋納入保險保障范圍,實現風險共擔,有效處置矛盾化解風險。
2016年,寧波市將繼續加大危舊房改造力度,計劃啟動危舊房改造110萬平方米,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