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近日印發,這是時隔37年重啟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配套文件,勾畫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中國城市發展的“路線圖”。
歷經37年改革開放,我國城市發展也進入轉折時期。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亟須治理解決,如城市規劃前瞻性、嚴肅性、強制性和公開性不夠;城市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叢生,特色缺失,文化傳承堪憂;城市建設盲目追求規模擴張“攤大餅”;違法建設、大拆大建問題突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加重等。
規劃、建設、管理是城市發展的核心環節。《意見》約八千字,由九部分組成,提出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總體目標:實現城市有序建設、適度開發、高效運行,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意見》部署了一個個破解城市發展難題的“實招”: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推進兩圖合一;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實現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內全覆蓋;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城市公園原則上要免費向居民開放等……
《意見》提出了未來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兩大方向,即以政府為主保障困難群體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其中要打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戰,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說,《意見》是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29個部門在深入調研和認真總結經驗基礎上起草而成,明確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促進城市持續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規劃 堅決遏制領導干部隨意干預城市規劃現象
“一任書記一座城,一個區長一個新區”——有多少城市規劃被“翻燒餅”,規劃完成之日便是落后之時;規劃執行難,“紙上畫畫,墻上掛掛”……
“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的重要作用。”針對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文件明確了城市規劃定位,提出“剛性”要求:
制定規劃要依法——城市總體規劃由本級政府編制、社會公眾參與、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上級政府審批。
一張藍圖干到底——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全過程,增強規劃的前瞻性、嚴肅性和連續性。
“打架”規劃要整合——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推進兩圖合一。在有條件的城市探索城市規劃管理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合一。
嚴格依法執行規劃——凡是違反規劃的行為都要嚴肅追究責任。城市總體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并報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從制度上防止隨意修改規劃等現象。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堅決遏制領導干部隨意干預城市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的現象。
規劃督察全覆蓋——全面推行城市規劃委員會制度。健全國家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實現規劃督察全覆蓋。
監管 嚴控開發區和新區 違者視為違法
城市建設管理,離不開方方面面的監管。文件提出,加強規劃實施的社會監督,利用衛星遙感監測等多種手段共同監督規劃實施,加強建筑安全監管,加強城市安全監管,提高環境監管能力……文件布下了一張張立體化監管的網絡,對花樣百出的違法行為亮出“黃牌”。
這種“黃牌”警告機制不僅涉及城市硬件,更涉及城市管理體制的“軟件”。一系列“老大難”問題已被“點名”:城市建筑貪大、崇洋、求怪等亂象叢生,違法建設、大拆大建問題突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等等。
從野蠻施工、拖欠工人工資,到發生質量安全責任事故,從施工企業到政府部門責任人,都有可能被列入城市管理問題的“黑名單”,可能面臨信用差評及無法參與投標等嚴厲懲戒乃至入刑問罪。比黃牌警告更嚴厲的“黑名單”,將成為城市治理的重要工具。
文件提出,“嚴控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設立,凡不符合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建設的,一律按違法處理。”“研究推動城鄉規劃法與刑法銜接,嚴厲懲處規劃建設管理違法行為,強化法律責任追究,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加強建筑市場監管,嚴厲查處轉包和違法分包等行為,推進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實施工程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深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健全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黑名單”成為城市管理的重要推動力量。特別是規劃法等行政法與刑法銜接,有望解決官員“為公違法”難以入刑的問題。
建筑 推廣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建筑
針對當前一些城市存在的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傳承堪憂等現狀,《意見》提出建筑八字方針——“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觀形象,強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層建筑設計管理。鼓勵國內外建筑設計企業充分競爭,培養既有國際視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師隊伍,倡導開展建筑評論。
在建造方式上,“搭積木式”造房子、流水線上“生產”房子,能減少建筑垃圾和揚塵污染的裝配式建筑將在未來中國得到推廣。《意見》提出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筑。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筑。
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解決老城區環境品質下降、空間秩序混亂、歷史文化遺產損毀等問題,促進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際線、色彩和環境更加協調、優美。通過維護加固老建筑、改造利用舊廠房、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恢復老城區功能和活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保護古遺址、古建筑、近現代歷史建筑,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風貌。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所有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工作。
(責任編輯 :葉瑋)